EMBO Mol Med:科学家发现常见的室内植物——朱砂根中的特殊物质有望降低人类机体肺动脉高压 |
![]() |
EMBO Mol Med:科学家发现常见的室内植物——朱砂根中的特殊物质有望降低人类机体肺动脉高压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7-11 11:38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寻找治疗人类肺动脉高压的新型疗法,目前的药物基于阻断单一的受体或能传递信号来收缩肺部血管的信号通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会导致很多患者发生和死亡,为了寻找新型疗法,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题为 Pharmacological Gq inhibition induces strong pulmonary vasorelaxation and reverses pulmonary hypertension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鸿鲁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测试了一种名为FR900359的植物物质,结果发现其或能帮助降低机体的肺动脉高压。
FR900359与此前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活性物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能针对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信号通路中的不同点,因此其能同时抑制导致肺部收缩的多种因素。研究者Seidinger说道,在我们的实验中,FR(FR900359)能快速且有效地放松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应,肺脏内的血压通常要比机体其它部位的血压低得多,而当肺部内的以及血管周围的平滑肌层增厚时就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这种疾病会给机体右侧心脏带来持续性的压力,因为其需要更大的力量来将血液泵入肺部;结果机体的心脏会变大,最终或许会因为超负荷而发生功能衰竭,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科学家发现有望降低人类机体肺动脉高压的新型植物活性物质
图片来源:EMBO Molecular Medicine (2024). DOI:10.1038/s44321-024-00096-0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寻找治疗人类肺动脉高压的新型疗法,目前的药物基于阻断单一的受体或能传递信号来收缩肺部血管的信号通路。然而,目前存在很多所谓的血管收缩剂(vasoconstrictors),而且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受体,因此,单一的阻滞或许并不是很有效。为此,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其并不是针对信号发送器,而是在信号传递过程的后期阶段进行干预,研究者解释道,在细胞内部,仅有少数通路能传递血管收缩的信号,所谓的Gq蛋白往往参与到了多种通路中,这或许就使其成为了进行干预的很好目标。
此前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常见的室内植物 朱砂根(也叫红罗盘,Ardisia crenata)中的特殊物质FR或能对Gq蛋白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希望能利用FR来平等抑制多种不同的血管收缩剂,他们首先在分离自小鼠的肺部血管中测试了这种物质,并阐明了其疗效。研究者Seidinger指出,FR能快速导致明显的血管放松,随后对来自猪体内的组织和人类样本进行测试也证实了这种效应,通过对患肺动脉高压的小鼠进行试验后,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利用FR治疗或能缓解小鼠机体的疾病症状并能显著改善其机体的健康状态。
研究者表示,肺部血管周围的肌肉层厚度降低了,或者从一开始甚至并没有增加;研究人员仅观察到了轻微的副作用,即机体全身的血压会略有下降,实际上,这或许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是有益的;研究者Seidinger总结道,FR或许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极有希望的候选药物,然而在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或许还需要进行多年的深入研究。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阐明了Gq蛋白在肺部血管收缩和重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揭示了直接抑制Gq蛋白的活性或许能作为一种肺动脉高压的强大药理性治疗策略。(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Alexander Seidinger,Richard Roberts,Yan Bai, et al. ,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2024). DOI:10.1038/s44321-024-00096-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致癌代谢物2HG竟是肥胖“隐形推手”?!Nat Metabol 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揭秘肥胖发生新机制 (2025-08-05)
- Sci Adv:科学家有望重新训练中性粒细胞来靶向治疗乳腺癌 (2025-08-05)
- 特洛伊木马:复旦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子刊封面 (2025-08-05)
- TN: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发现,长期运动可通过改善脑膜淋巴管结构和引流功能,减轻AD病理,并改善小鼠认知功能 (2025-08-05)
- 柳叶刀:塑料危机——对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威胁 (2025-08-05)
-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林浩添/陈崴团队开发AI模型,利用视网膜图像无创诊断慢性肾病 (2025-08-05)
- 四部分脱手!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2025-08-05)
- 3000余人追踪35年!JAMA子刊:心血管病发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发病后运动量暴跌78% (2025-08-05)
- David Baker最新论文:像拼乐高一样设计蛋白,可编程蛋白组装,解锁纳米材料新纪元 (2025-08-05)
- Cancer Cell:肺腺癌的多组学分析——科学家成功揭示跨种族和暴露背景下的致癌机制 (2025-08-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