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刘瑞欣/王计秋/王卫庆/宁光团队发现与中国人肥胖相关的肠道细菌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7-15 15:17
该研究通过开展大规模中国肥胖人群肠道宏基因组与宿主基因组研究,揭示肠道巨单胞菌与肥胖发生的强关联,提出宿主遗传与肠道微生物对肥胖发生的影响存在叠加效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刘瑞欣、王计秋、王卫庆、宁光团队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钟焕姿团队,在 Cell 子刊Cell Host Microbe上发表来题为:Obesity-enriched gut microbe degrades myo-inositol and promotes lipid absorp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从大规模中国肥胖人群队列中筛选潜在致胖菌 巨单胞菌,并揭示其降解肠道肌醇、促进脂质吸收、导致肥胖发生的机制。通过对1005例肥胖-正常对照人群粪便样本的宏基因组测序以及其中814例个体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团队鉴定了巨单胞菌与肥胖呈高度相关性,揭示了巨单胞菌与宿主遗传风险对肥胖发生存在叠加效应,并进一步阐明巨单胞菌降解肌醇、促进肠道脂肪酸转运,从而导致肥胖的机制。
研究团队首先对631例肥胖人群以及374例正常对照人群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在肥胖人群中显著富集。继而将1005例样本聚类为三种肠型,即以Bacteroides、Prevotella、Megamonas为核心菌属的B、P、M肠型;其中M肠型个体相较于其他肠型,展现出更高的体重指数(BMI)及肥胖比例。Megamonas属的三个物种也均与BMI、体重、腰围呈显著正相关,且该结果在以色列人群队列中得到了验证,从而确立了巨单胞菌与肥胖表型的显著关联。
遗传和肠道菌群是肥胖发生的两大关键因素。为深入探究巨单胞菌在不同肥胖遗传风险背景人群中的影响,研究团队对其中814例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依据已报道BMI风险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计算遗传风险(PRS评分)来量化遗传对肥胖的影响。研究发现,低遗传风险(LPRS)人群中,肠道菌群对BMI的解释度显著高于高遗传风险(HPRS)人群(8.9% vs 0.8%),并且LPRS人群中肥胖与正常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差异更为明显。这表明,在LPRS人群中,肠道微生物紊乱程度更大,对肥胖发生的影响也更大。最后,研究团队发现巨单胞菌对肥胖的影响呈现出与宿主遗传叠加的效应。
研究团队随后利用无特殊致病菌(SPF)小鼠、无菌(Germ free)小鼠、小肠类器官等多种模型充分论证了Megamonas rupellensis这一巨单胞菌代表菌种的致肥胖作用及机制。动物模型实验结果发现,M. rupellensis对正常饮食喂养的SPF小鼠体重无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高脂饮食喂养SPF小鼠的体重增长及脂肪堆积。与此一致,在高脂喂养的无菌小鼠模型,M. rupellensis定植可显著提高小鼠体重增长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20%以上,并证实了M. rupellensis定植可明显促进肠道脂肪酸转运和脂质吸收。
机制上,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人群宏基因组数据的微生物代谢通路,在诸多肥胖富集通路中,发现肌醇降解通路PWY-7237改变尤为明显,并且该通路81.3%的丰度是由巨单胞菌所贡献,并进一步在体内外验证了M. rupellensis的肌醇降解能力。之后,研究团队利用小肠类器官模型论证肌醇可抑制脂肪酸转运效率,这提示M. rupellensis的致胖效应可能是通过降解肌醇来介导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将肌醇降解通路第一个关键酶iolG异源表达于大肠杆菌中,发现该改造后的工程大肠杆菌能显著降解小鼠肠道肌醇并促进肠道脂质吸收,从而论证了肠道微生物肌醇降解途径促进肠道脂质吸收与肥胖。
综上,该研究通过开展大规模中国肥胖人群肠道宏基因组与宿主基因组研究,揭示肠道巨单胞菌与肥胖发生的强关联,提出宿主遗传与肠道微生物对肥胖发生的影响存在叠加效应;并证明巨单胞菌降解肌醇、增强脂肪酸转运、促进脂质吸收导致肥胖的机制,为肥胖的提供了全新的靶标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瑞欣研究员、王计秋研究员、王卫庆教授和宁光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吴超博士研究生、洪洁教授、林惠彬博士研究生以及华大基因杨芳明博士、钟焕姿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河南大学最新Nature Catalysis论文,优化“液体黄金”提取工艺 (2025-01-22)
- Nature Methods:PF555——突破活细胞成像的光漂白瓶颈,开启长时程追踪新纪元 (2025-01-22)
- 湖南提升医疗保证质量 群众看病负担无效加重 (2025-01-22)
- Adv Sci:低剂量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疗法或有望有效减缓机体肿瘤的生长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脑机接口,让瘫痪者也能玩电子游戏 (2025-01-22)
- 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发表类器官活库的标准化建设与挑战综述 (2025-01-22)
- 什么时候更适合安装假肢?湖南国安一招告诉你! (2025-01-22)
- JAMA子刊:太极拳与rTMS联手出击,改善老年人睡眠和认知功能的新希望! (2025-01-21)
- 重磅!国家杰青/优青项目没了!避免“帽子化” (2025-01-21)
- Front Cell Neurosci:科学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脑类器官技术来揭示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