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近海养殖贝类对微塑料的垂直输运机制 |
![]() |
来源:网络 2024-07-16 11:44
该团队以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沉积物捕集器原位收集了长牡蛎产生的生物沉积物(空壳牡蛎设为对照)。结果发现,生物沉降组中MPs丰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长牡蛎具有极强的生物沉降能力。微塑料(MPs)在近海环境中的垂直输运机制尚未阐明。成体牡蛎每小时能够过滤5-25升海水,可以充当天然的生物过滤器,这使其能够接触到环境中大量的MPs颗粒。有研究发现,双壳贝类如贻贝等具有沉降MPs的能力,但实际检测到生物沉降的MPs数量较少。这是由于传统检测方法忽略了大量的小粒径MPs。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近海环境生态学与生境调控团队利用MPs定量的新方法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探讨了近海养殖牡蛎在微塑料垂直输运过程中的作用。
该团队以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沉积物捕集器原位收集了长牡蛎产生的生物沉积物(空壳牡蛎设为对照)。结果发现,生物沉降组中MPs丰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长牡蛎具有极强的生物沉降能力。研究鉴定出19种MPs聚合物。其中,生物沉降组有19种,对照组和海水组均有12种。粒径小于50 m的MPs在所有鉴定的MPs样品中占主要地位,分别占海水组、对照组和生物沉积组的85.17%、81.95%和79.12%;聚合物类型为PE、PET、PU和PVA的MPs具有相似的粒径特性。计算显示,养殖成体长牡蛎每个个体平均每天沉降的MPs数量为15.88个;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养殖长牡蛎摄入MPs的粒径与MPs的聚合物类型之间没有相关性。研究发现,养殖牡蛎对近海水体中小粒径MPs具有较强的沉降能力,大面积牡蛎养殖活动能够改变近海环境中MPs的输运和最终命运。上述研究为揭示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输运机制提出了新认知。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国度药监局对于废止3项医疗东西行业尺度的布告 (2025-07-18)
- 论坛三嘉宾日程介绍:那洁/杨柳柳/张冬卉等嘉宾分享类器官及器官芯片与疾病建模,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即将开幕! (2025-07-18)
- Nat Med:全球胃癌防控形势严峻!科学家发现年轻一代面临巨大风险,幽门螺杆菌是关键因素 (2025-07-17)
- Nature:“肠道英雄菌”如何让癌症免疫治疗更有效? (2025-07-17)
- 专家帮你设计H型高血压降压药选择方案 (2025-07-17)
- 融合创新,深耕本土:Abcam在中国的战略新篇章 (2025-07-17)
- JNCI:二甲双胍又填空白!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患肠癌风险降低56%相关 (2025-07-17)
- 黑龙江省集采药品“三进”供给清单(第一批) (2025-07-17)
- Immunity:西湖大学何丹阳/徐和平团队发现神经炎症复发的关键开关与治疗新靶点 (2025-07-17)
- 天津大学最新Cell子刊:开发新型铜死亡癌症疗法 (2025-07-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