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研究揭示Trpv1+伤害感受神经元控制肠道中的调节性T细胞群体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8-10 15:26
这项研究为揭示肠道中功能性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无偏见的化学遗传筛选,他们确定了肠道中几种有趣的、以前未被认识到的神经免疫相互作用。胃肠道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器官,它整合了神经元、上皮细胞、微生物和信号。在这一框架内,肠道神经系统、外在感觉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以及肠道驻留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肠道的生理平衡,并协调抵抗病原体的屏障防御。神经免疫交叉对话失调可能是、慢性内脏疼痛和炎症性肠病等主要消化道疾病的根源。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人们对肠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知之甚少。部分原因是在体内操纵这些相互作用存在局限性,而且肠道内神经元类别和免疫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导致了许多潜在的细胞相互作用。化学遗传学(chemogenetics)提供了通过 DREADDs(designer receptors exclusively activated by designer drugs, 专门由设计药物激活的设计受体)控制特定神经元细胞类型活性的方法。例如,神经元表达 hM3Dq(一种激活型 DREADD)可通过给送它的配体 氯氮平 N-氧化物(clozapine N-oxide, CNO),来激活神经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化学遗传筛选方法来分析和绘制肠道中神经成分和免疫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8月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A chemogenetic screen reveals that Trpv1-expressing neurons control regulatory T cells in the gut 。
研究者利用八种不同的神经元 Cre 小鼠品系,结合新生小鼠时给送 Cre 依赖性 AAV.PhP.S-DIO-hM3Dq 病毒,选择性地靶向不同的迷走神经节、背根神经节 (DRG) 和肠道神经元亚群。给这些小鼠注射 CNO 激活神经元后,他们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回肠、盲肠和结肠肠道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免疫表型分析。
他们的分析表明在神经元激活后,免疫细胞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以 Nos1 表达为标志的胆碱能神经元调节TH17细胞样细胞。表达 ChAT 的胆碱能神经元可调节中性粒细胞。激活表达 Trpv1(Trpv1+)的伤害感受神经元(nociceptive neuron)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可下调结肠中表达转录因子 ROR 的髓样细胞群体和调节性 T细胞(Treg)。Trpv1+伤害感受神经元的激活会诱导 Treg 细胞发生独特的转录变化,并抑制它们的增殖。对不同神经元进行神经解剖学聚焦激活和消融的方法显示DRG中的Trpv1+伤害感受神经元介导了这种Treg表型,而迷走神经节中的Trpv1+神经元则没有介导这种表型。利用基因缺陷小鼠,他们发现这种神经免疫相互作用需要CGRP及其受体 RAMP1。
化学遗传学鉴定伤害感受神经元与肠道免疫细胞之间的通信
图片来自Science, 2024, doi:10.1126/science.adk1679
这项研究为揭示肠道中功能性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无偏见的化学遗传筛选,他们确定了肠道中几种有趣的、以前未被认识到的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包括 TRPV1+伤害感受神经元在控制 Treg 细胞群体中的作用。鉴于 Trpv1+ DRG 神经元在疼痛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以及 Treg 细胞在控制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疼痛信号传导可能与肠道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相互抵消。此外,这些数据还为研究胃肠道中细胞相互作用的神经科学家、免疫学家和肠胃病学家提供了资源。(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Yangyang Zhu et al. A chemogenetic screen reveals that Trpv1-expressing neurons control regulatory T cells in the gut. Science, 2024, doi:10.1126/science.adk167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AMA》子刊:APOE ε4又“作妖”!耶鲁大学团队发现,携带APOE ε4的房颤患者服用抗凝药,颅内出血风险升高2倍 (2025-07-13)
- GUT:厦门大学最新研究发现,铁结合蛋白PIR驱动炎症恶性循环、促进肝癌进展! (2025-07-13)
- 化疗耐药不再无解?复旦大学提出胰腺癌治疗有效、协同新策略 (2025-07-13)
- 上海科技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7-13)
- 中国学者连发4篇Cell论文,登上Cell期刊封面 (2025-07-12)
- STTT:重医大/中大团队发现,伊立替康可以破肿瘤乳酸化的局,让肿瘤重新对蒽环类药物敏感! (2025-07-12)
- 复旦×上海交大合作最新Science论文:首次进行小胶质细胞替换临床治疗,成功阻断致命脑疾病进展 (2025-07-12)
- “女娲石”补骨!上海六院牵头国际多中心骨修复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2025-07-12)
- 中国药企开始领衔ADC创新 (2025-07-12)
- 臭名昭著的“致癌物”竟摇身一变成为抗癌分子药物?!多项研究:常见于不新鲜坚果、谷物中的黄曲霉素,其天然产物或成为精准抗癌药物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