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梭菌通过产生支链氨基酸影响肿瘤细胞胆固醇代谢介导结直肠癌发生发展 |
![]() |
该课题组前期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粪便共生梭菌(Clostridium symbiosum, C. symbiosum)丰度在正常人群、腺瘤、早期结直肠癌和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依次增多。值得注意的是,粪便C. symbiosum丰度在预测早期结直肠癌的能力优于粪便隐血实验、血清CEA及粪便具核梭杆菌丰度。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多个临床队列发现,C. symbiosum在肿瘤组织中显著富集,与结直肠肿瘤大小、AJCC分期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肿瘤组织内高C. symbiosum负荷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同时,高粪便C. symbiosum丰度与结肠腺瘤复发相关。研究人员借助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发现C. symbiosum具有显著的促进增殖及增加干细胞池储备的功能。肿瘤类器官培养、极限稀释实验等进一步证实该结论。使用C. symbiosum活菌及热灭活菌干预小鼠模型,结果提示仅活性C. symbiosum发挥促肿瘤作用。
对C. symbiosum定植的无菌小鼠粪便行代谢组学分析证明C. symbiosum代谢产生的支链氨基酸是发挥促瘤作用的关键代谢物。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C. symbiosum通过活化mTORC1信号促进胆固醇合成,雷帕霉素可以部分抑制C. symbiosum的促肿瘤增殖作用。细胞内过量累积的胆固醇进一步维持Hedgehog信号活性,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增加肿瘤细胞干性。使用物可阻断该效应。
该研究结合临床队列、动物模型、多组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共生梭菌通过产生支链氨基酸调节宿主细胞胆固醇代谢,促进结直肠增殖和干性。通过机制研究,提出三个潜在干预靶点,即支链氨基酸饮食靶点、雷帕霉素及他汀治疗靶点。基于代谢调控机制揭示了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以期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任依梦博士后、庄子彦博士、谢元鸿主治医师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杨朋洁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房静远教授、陈萦晅教授和陈豪燕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姜卫红教授和仁济消化科洪洁研究员、仁济医院胃肠外科和病理科同道们的大力支持。这是房静远教授课题组近年继在Cell、Cell Metab、Nat Microbol、Cell Host Microbe、 Gastroenterology和 Gut等期刊发表胃肠癌与微生态的重要研究论文以来,又一创新性成果。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调出《河北省另免费用一次性物品治理目次》部门物品 (2025-09-16)
- 浙江颁布深入医疗服务价钱改造试点首轮动静调整方案 (2025-09-16)
- Nature:DNA甲基化“随机时钟”EVOFLUX破译肿瘤演化史,重塑临床预后新维度 (2025-09-16)
- Nature Medicine:全面总结微塑料/纳米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25-09-15)
- HPV疫苗市场抢夺白热化,政策调整对企业影响几何? (2025-09-15)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仿造药参比制剂目次(第九十六批) (2025-09-15)
- 国度药监局对于莲芝消炎软胶囊和肾骨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9-15)
- 为何有些中药饮片价钱反而比同类中药材低? (2025-09-15)
- 突发公共卫惹事件应答法通过 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2025-09-15)
- 野火还能降低空气污染?Science发表上海科学家团队最新发现 (2025-09-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