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痴呆症风险降低31%!8万人数据显示,抗炎饮食对心脏代谢疾病患者的认知有潜在保护作用 |
JAMA子刊:痴呆症风险降低31%!8万人数据显示,抗炎饮食对心脏代谢疾病患者的认知有潜在保护作用
来源:奇点糕 2024-08-15 09:42
心脏代谢疾病患者采取抗炎饮食模式,相比促炎饮食,与痴呆症风险降低和大脑灰质体积增加、白质高信号体积减少有关。这一发现与一直以来对炎症在衰老和疾病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认知相一致。2型、心脏病和卒中等心脏代谢疾病是的风险因素,这可能是由慢性炎症介导的。慢性炎症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睡眠、压力和饮食,以红肉、高脂肪乳制品、鸡蛋、精制谷物和加工食品为特征的西式饮食模式就与更高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有关,反之,以大量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豆类为特征的饮食模式与较低的标志物水平有关。
这类抗炎饮食被认为与降低痴呆症风险、改善认知功能和更好的大脑衰老MRI标志物水平有关,但是对于心脏代谢疾病患者,抗炎饮食对大脑和认知健康的益处还未得到研究。
为此,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利用英国生物库的8万多名老年人的数据,他们发现,在基线患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中,与促炎饮食相比,抗炎饮食与痴呆症风险降低31%有关,脑部MRI也显示出较大的灰质体积和较小的白质高信号体积。研究结果发表在 Network Open上。
英国生物库是一项纵向队列研究,包含了来自英国各地的50多万名年龄在40-70岁之间的成年参与者。2006-2010年间,参与者接受基线时的身体状况检查和社会人口、生活方式问卷调查,部分参与者在2014-2020年间接受了脑部MRI扫描,随访至2022年,最长随访时间达15年。
本研究选择了基线时年龄在60岁及以上、未患痴呆症、有完整心脏代谢疾病状态信息的84342名参与者,其中8917人接受过脑部MRI扫描。
参与者的饮食属于抗炎饮食还是促炎饮食是由饮食炎症指数(DII)决定的,DII基于45个炎症相关饮食参数,每个参数具有一个炎症影响评分,在进行研究时,可选择其中能够获得的任意多个参数进行计算。本研究选择了31个参数,DII范围为-6.7至5.2, -1.5为抗炎饮食,>0.5为促炎饮食,介于二者之间为中性饮食。
基线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4.1岁,女性占比51.2%。有14079名参与者(16.7%)在基线时有至少一种心脏代谢疾病。饮食模式为促炎饮食、中性饮食和抗炎饮食的比例分别为35.5%、35.6%和29.0%。
在中位12.4年的随访期间,总体参与者中,有1559人(1.9%)确诊痴呆症,心脏代谢疾病的存在与痴呆症风险增加81%有关,与促炎饮食相比,抗炎饮食与痴呆症风险降低21%有关。
总参与者中,DII评分与痴呆症风险的关系
在联合效应分析中,与无心脏代谢疾病和抗炎饮食相比,有心脏代谢疾病和促炎饮食与痴呆症风险增加138%有关,有心脏代谢疾病和中性饮食与风险增加91%有关,有心脏代谢疾病和抗炎饮食与风险增加65%有关。
在有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中,相比促炎饮食,抗炎饮食与痴呆症风险降低31%有关。心脏代谢疾病状态与饮食模式对痴呆症的风险影响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另外,根据研究人员的分析,有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采用抗炎饮食,相比促炎饮食,可以将痴呆症的发生时间延迟2年。
不同人群中的不同饮食模式与痴呆症风险和时间的关系(蓝色为无心脏代谢疾病,褐色为有心脏代谢疾病,颜色由浅至深分别为抗炎、中性和促炎饮食)
脑部MRI扫描显示,心脏代谢疾病的存在与显著较小的总脑体积、灰质体积和白质体积有关,与较大的白质高信号体积有关。联合效应分析显示,在有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中,与促炎饮食相比,抗炎饮食与更大的灰质体积( =-0.15 vs. =-0.27)和更小的白质高信号体积( =0.05 vs. =0.16)有关。
综上所述,心脏代谢疾病患者采取抗炎饮食模式,相比促炎饮食,与痴呆症风险降低和大脑灰质体积增加、白质高信号体积减少有关。这一发现与一直以来对炎症在衰老和疾病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认知相一致。
另外,研究人员指出,本研究发现,心脏代谢疾病状态与饮食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意味着,心脏代谢疾病患者采取抗炎饮食对认知和大脑健康的潜在获益比一般人群更大,这一点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刘如谦团队升级新一代类病毒颗粒,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递送效率 (2024-11-24)
- Nature Methods:如何利用单细胞RNA测序解读人类胚胎发育的每一步? (2024-11-24)
- Cell:王晓群/吴倩/张旭团队构建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为人类痛痒感觉研究建立新平台 (2024-11-23)
- Cell子刊:复旦大学迟喻丹团队等破解胶质瘤引发癫痫的隐秘链路 (2024-11-23)
- 《自然·神经科学》:贝勒医学院团队发现tau蛋白磷酸化和聚集的新机制! (2024-11-23)
- 诺华7.45亿美元合作开发SSTR2靶向核药 (2024-11-23)
- 吃得咸易痴呆?Genes Nutr研究从因果层面证实了高盐摄入对总体痴呆风险的作用 (2024-11-22)
- 大蒜——对抗酒精性肝病(ALD)的良药!Genes Nutr:大蒜素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的表达,并提升酒精脱氢酶水平 (2024-11-22)
- Nature Genetics :肥胖与致癌基因突变的复杂关联带来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新启示 (2024-11-22)
- 进步下层安康科普才能,让群众心暖、身健、有奔头 (2024-11-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