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缪应雷/沈洪兵团队Cancer Cell封面论文:鉴定出腺瘤 |
![]() |
于君/缪应雷/沈洪兵团队Cancer Cell封面论文:鉴定出腺瘤-结直肠癌进展中的功能性代谢物及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8-15 11:48
该研究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发现了血浆代谢物和粪便代谢物的改变,结直肠癌富集的油酸和结直肠癌缺少的别胆酸是结直肠癌的关键代谢物。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缪应雷教授及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等在Cancer 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Integrative plasma and fecal metabolomics identify functional metabolites in adenoma-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and as diagnostic biomarker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
该研究整合了血浆和粪便代谢组学,鉴定出了腺瘤-进展中的功能性代谢物,并将其作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描述了血浆和粪便代谢物在结直肠癌(CRC)中的机制意义和诊断潜力。该封面描绘了帆船旅程,象征着结直肠癌的进展。海豚(代表异胆酸等抑制性代谢物)沿着远离风暴的船游动,而鲨鱼(代表油酸等促进代谢物)则跟随驶向风暴的船。分叉路上的浮标表示基于代谢物分析的早期肿瘤诊断。
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的标准方法,但其侵入性和高昂的运行成本限制了其在大规模中的应用。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进步,多项研究显示了检测粪便代谢物作为结直肠癌无创诊断的可行性。例如,于君团队之前报道了一组联合粪便代谢物和细菌生物标志物可以鉴别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同时,在样本量相对较小的研究中,血液代谢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认可。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缺乏比较粪便和血液代谢物诊断性能的研究。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收集了1251例结直肠癌(CRC)患者、结直肠腺瘤(C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样本(422名结直肠癌患者、399名结直肠腺瘤患者、430名健康对照组),包括373例来自发现队列的粪便和血浆样本,以及878例来自三个独立验证队列的血浆样本。
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团队分别识别了健康对照组、CRA组和CRC组的粪便和血浆代谢物标签,特别是沿着腺瘤-肿瘤方向的油酸富集和别胆酸消耗。这些关键代谢物的作用通过CRC细胞系、患者来源的类器官(PDO)和小鼠CRC模型得到证实,油酸在CRC细胞系、患者来源的类器官(PDO)和小鼠CRC模型中表现出促肿瘤作用,而别胆酸具有相反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油酸或别胆酸分别与结直肠中的 -烯醇化酶(ENO1)或法尼醇X受体-1(FXR1)直接结合,从而调控癌症相关通路。
此外,研究团队还比较了粪便代谢物和血浆代谢物的临床潜力,发现后者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在临床上,研究团队在一个发现队列和三个验证队列中建立了一个包含17种血浆代谢物的生物标志物诊断组合,这些代谢物可以准确区分不同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AUC=0.848-0.987)。
总的来说,该研究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发现了血浆代谢物和粪便代谢物的改变,结直肠癌富集的油酸和结直肠癌缺少的别胆酸是结直肠癌的关键代谢物,这两种代谢物分别与不同的受体结合,调控下游癌症相关铜路,并建立了一个能够准确诊断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血浆代谢物组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哈医大最新研究登上Cell头条:从多组学视角揭示不同器官系统的衰老差异 (2025-10-18)
- Nature Biotechnology:FUGAsseM利器出鞘——一种基于微生物群落共表达的功能预测新范式 (2025-10-18)
- Cell: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等首次从头设计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体内抑制神经元电活动 (2025-10-18)
- Cell子刊:毕楠/崔明/葛红等人揭示肠道菌群可预测肺癌巩固免疫治疗效果及放化疗毒性 (2025-10-17)
- Neuron:高郑润/徐天乐/吴逸雯等揭示中风后情绪障碍的新机制 (2025-10-17)
- Nature系列综述:西湖大学董晨院士系统总结CD8⁺T耗竭的调控因子 (2025-10-16)
- 由趋势观前沿:毕马威正式发布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报告 (2025-10-15)
- 从“假基因”到“致病元凶”!Brain新研究:SSPO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诱发儿童癫痫,多模型证实其功能与致病机制 (2025-10-15)
- Science:“吃不胖”的免疫学新解——T细胞胆固醇稳态是决定膳食脂肪吸收的关键 (2025-10-15)
- 迈威生物靶向 CDH17 ADC 创新药 7MW4911 临床试验申请获得 NMPA 批准 (2025-10-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