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秘IFNγ在干细胞重编程中关键角色!Sci Adv最新研究:干扰素γ加速iPSC重编程,促进高质量女性干细胞产生 |
首次揭秘IFNγ在干细胞重编程中关键角色!Sci Adv最新研究:干扰素γ加速iPSC重编程,促进高质量女性干细胞产生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8-21 10:51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IFNγ在细胞重编程及X染色体重激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调控这些过程的分子网络提供了详实而全面的资源,有望推动女性健康研究与治疗领域的进展。将成熟体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激活干细胞的多能性网络,同时清除体细胞原有的表观遗传记忆,以重启其发育潜力。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 The interferon pathway enhances pluripotency and X-chromosome reactivation in iPSC reprogramming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科技学院基因组调控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干扰素 (IFN )的应用不仅加速了小鼠iPSCs的生成,还提升了其质量,这一成果有望改进具有两条X染色体个体(如女性、部分变性男性或克氏综合症患者)在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
iPSCs因其强大的分化能力,能转化为人体内几乎任何类型的细胞,成为了科研与临床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为疾病研究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无限可能,甚至具备修复或替换损伤组织的潜力。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因成功将皮肤细胞等成熟细胞重编程为iPSCs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这一过程十分困难,很少有细胞能真正达到多能状态。
研究团队发现,将IFN 加入小鼠神经前体细胞(一类可分化为多种神经元的特殊细胞)的培养中,能够显著缩短iPSCs的重编程时间,同时减少了资源消耗。IFN 通常被认为在抵御感染中发挥作用,通过激活免疫反应和促进炎症来对抗病毒,但这是首次证明其在细胞重编程中也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者Mercedes Barrero博士解析称,IFN 能促使DNA结构开放,加速基因表达,这可能意味着细胞的DNA像贝壳一样打开,暴露出特定的基因,使得它们更易于被重编程,从而加速细胞向干细胞状态的转变。并且,考虑到许多遗传疾病与X染色体相关,对携带两条X染色体的女性iPSCs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此外,利用女性iPSCs进行药物测试,可以确保治疗分子在不同性别个体间的效果和安全性,加深对其与女性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
揭示特殊的病毒防御蛋白或能加速女性机体干细胞的产生
图片来源:Science Advances (2024). DOI:10.1126/sciadv.adj8862
女性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对于构建反映女性特有健康状况的疾病模型至关重要,进而可用于培养专门针对女性患者的移植组织和器官。然而,创建高品质的女性干细胞系一直充满挑战,原因在于女性成年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通常处于沉默状态 这是一种平衡机制,防止双份X染色体活性基因产物过量,而男性细胞由于仅携带一条X染色体,自然不会面临这一难题。
在细胞重编程的过程中,成功激活两条X染色体被视为高质量干细胞的重要指标,表明细胞已完成彻底的重编程,摆脱原有身份,获得了分化为任意细胞类型的能力,类似于早期胚胎细胞的状态。研究显示,干扰素 (IFN )能显著加快X染色体的再激活速度,从而加速优质iPSCs的生成。
Bernhard Payer博士指出,在小鼠细胞重编程初期加入IFN ,可以使X染色体的再激活效率翻倍,所得到的iPSCs品质不变,但这一效果在人类干细胞中是否一致仍有待验证。他推测,病毒防御蛋白可能在提升人类女性干细胞系品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综上,本研究深入探讨了IFN 在细胞重编程及X染色体重激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调控这些过程的分子网络提供了详实而全面的资源,有望推动女性健康研究与治疗领域的进展。(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MERCEDES BARRERO,ALEKSEY LAZARENKOV,ENRIQUE BLANCO, et al. , Science Advances (2024). DOI:10.1126/sciadv.adj886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研究提出可用于癌症驱动基因识别的图机器学习模型 (2025-01-18)
- 研究揭示肠道菌小RNA通过调控唾液酸代谢促进定植的新机制 (2025-01-18)
- Nature:计算机设计蛋白质——开启抗蛇毒治疗的新篇章 (2025-01-18)
-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8篇Nature论文 (2025-01-18)
- 《自然·代谢》:食物的偏好也储存在海马中!科学家首次确定了大脑的食物特定记忆系统,与暴食症和饮食相关肥胖有关 (2025-01-18)
- Gut: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或能有效预防克罗恩病患儿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2025-01-17)
- Trends Biotechnol:综述文章概述血管化人脑类器官当前的可能性和未来前景 (2025-01-17)
- 《对于推动根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造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1-17)
- 对于做好无关改造试点教训推行落实任务的关照 (2025-01-17)
- 司美格鲁肽片,如何摘得口服GLP (2025-01-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