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时间影响癌症风险?Nature:新发现!对女性更年期时间能产生强烈影响的四大基因与癌症风险也相关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9-16 14:44
来自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迄今为止对女性更年期时间影响最大的四个基因,相关研究结果或为揭示更年期时间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提供新的见解。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 Genetic links between ovarian ageing, cancer risk and de novo mutation rates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对女性更年期时间影响最大的四个基因:ETAA1、ZNF518A、PNPLA8 和 PALB2。这些基因的发现为理解更年期时间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研究发现,当女性只有一个有效拷贝的这四个基因时,其更年期时间平均比普通人提前2至5.5年。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中106,973名绝经后女性的遗传测序数据,重点关注那些能引起特定蛋白质缺失的罕见遗传改变,并调查了这些改变对更年期时间的影响。
这些罕见的遗传改变对更年期时间的影响比之前已知的常见遗传突变更强五倍。其中,ZNF518A的遗传突变影响最大,每4000名女性中约有一人携带该突变,这使得她们的生殖寿命比其他人更短。
对女性更年期时间能产生强烈影响的基因或与癌症风险也相关
图片来源: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931-x
这些基因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更年期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并将其与其他疾病联系起来。多年来,更年期研究一直不够充分,但现在这一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更年期的时间对女性规划职业和个人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而理解这些遗传改变对于延长女性的生殖寿命至关重要。
卵细胞中未修复的DNA损伤会导致卵细胞死亡,卵细胞流失的速度决定了女性进入更年期的时间。此前的研究发现,很多影响更年期时间的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卵细胞的遗传完整性来发挥作用。相同的因素也可能影响其他细胞和组织类型。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与更年期时间相关的基因同时也是癌症的风险因素,包括BRCA1和BRCA2的改变,这些改变不仅会导致更年期提前,还会增加癌症风险。
此外,研究还发现了第五个与更年期时间相关的基因 SAMHD1。SAMHD1基因的改变会使女性更年期时间比平均水平晚一年,并且首次发现,这种基因改变会增加男女双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
利用英国基因组学和NHS牵头的100,000基因组计划的数据,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携带大量导致更年期提前的遗传突变的女性,其遗传给后代的DNA中往往含有更多的新突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基因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因此在卵巢中受损,导致卵细胞中出现新的遗传改变。
卵细胞或精子中发生的新的遗传改变是所有遗传变异的源头,这些变异会影响个体的外貌、行为和疾病风险。除父母年龄外,影响这些新遗传改变的因素尚不清楚。这是首次观察到常见突变会影响这些变化的速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揭示女性更年期时间和癌症风险之间的遗传关联提供了证据支持。(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Stasa Stankovic, Saleh Shekari, Qin Qin Huang, et al. , 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931-x.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科学》子刊:科学家揭示帕金森病中不同的发病轨迹,或为定义亚型和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2025-07-07)
- 《细胞》破解常见痴呆的治疗难题!“老药新用”有望恢复大脑功能 (2025-07-07)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4篇Cell论文:高度血管化的肺/肠道类器官;修复血管性痴呆;自身免疫病新疗法;同义突变调控性状 (2025-07-07)
- 内蒙古安迪科同位素诊疗药物生产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2025-07-06)
- 同济大学《Nature》子刊发文:揭示糖酵解重编程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协同抗癌机制 (2025-07-06)
- Mol Cell 封面论文:王晓东院士团队揭示程序性坏死引发炎症的新机制 (2025-07-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