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团队最新Cell:细菌的这种免疫防御系统,还可以感知DNA损伤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10-18 09:54
这项发表于 Cell 的研究全面表征了广谱噬菌体防御系统Hachiman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并表明基因组完整性是噬菌体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战场。CRISPR基因编辑先驱、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教授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Genome integrity sensing by the broad-spectrum Hachiman antiphage defense complex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原核生物存在一种名为Hachiman的广谱抗噬菌体防御系统。Hachiman与古菌和真核生物的DNA解旋酶同源,通过不加区分的DNA降解抑制噬菌体复制。在没有噬菌体的情况下,Hachiman能感知基因组的完整性,并对异常的DNA状态作出反应。此外,Hachiman解旋酶与真核生物和古菌中的酶之间的系统发育相似性表明,在生命的各域中Hachiman解旋酶与其他重要解旋酶之间具有深层的功能相似性。
DNA解旋酶通过 感知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参与先天性和适应性系统。最近的多项研究发现,许多原核生物(细菌)的抗病毒防御系统编码DNA解旋酶,并且这些解旋酶与真核生物中的多种参与免疫调节的DNA解旋酶同源。
Hachiman正是这样一种广谱噬菌体防御系统(Hachiman一词来自日本文化中的守护神 八幡神),它是一个双基因位点,编码HamA(一种功能未知的蛋白质,DUF1837)和超家族2(SF2)Ski-2样解旋酶HamB。Hachiman存在于超过5%的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并且能够对广泛种类的不同噬菌体提供强大的保护,但目前Hachiman的具体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尚未被表征。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证明,Hachiman是一个异二聚体核酸酶-解旋酶复合体 HamAB。其中,HamA是一种效应核酸酶,而HamB是解旋酶传感器,在完整双链DNA(dsDNA)的监测过程中,HamB限制了HamA的活性。
Hachiman是一种双组分的防御系统,可以抵御不同的噬菌体
噬菌体的DNA复制依赖同源重组,这一过程通常产生游离的ssDNA末端,并成为HamB的识别底物。冷冻电镜结构测定结果显示,HamAB复合物以不同模式结合DNA并促进噬菌体免疫:在识别游离的ssDNA末端后,HamB 棘轮 的构象变化调节了HamB的界面,由此激活了HamA的DNA降解活性。
Hachiman络合的结构基础及活性位点的鉴定
简单来说,当HamAB复合物检测到DNA损伤时,HamB解旋酶活性激活HamAB,并释放核酸酶活性。有趣的是,原位荧光显微镜显示,Hachiman的激活会降解细胞中的所有DNA,产生一种既没有噬菌体DNA,也没有宿主DNA的 幽灵 细胞。
Hachiman通过非特异性DNA清除来抵御噬菌体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即使在没有噬菌体的情况下,Hachiman也会被DNA损伤剂激活,这表明Hachiman可以感应异常DNA状态并作出反应。生化和结构数据表明,ATP结合的HamAB可以感应基因组的完整性,当DNA损伤超过正常阈值时就能激活HamA的核酸酶活性。
在一方面,HamA的核酸酶活性可能为Hachiman结合和激活创造额外的位点,导致免疫信号的扩增,并最终限制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噬菌体的侵袭。在另一方面,HamB解旋酶结构域的组织及其调节HamA效应物的能力使受控激活成为可能,这可能是其他含解旋酶的防御途径的一个原理。
Hachiman监测基因组的完整性
总而言之,这项发表于 Cell 的研究全面表征了广谱噬菌体防御系统Hachiman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并表明基因组完整性是噬菌体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战场。Hachiman在进化上被调整为感应噬菌体入侵或者是严重的DNA损伤,并导致细胞内DNA的快速降解,从而阻断噬菌体感染和扩散。
研究模式图
值得一提的是,Hachiman与真核生物及古菌的DNA解旋酶同源,因此其他防御系统可能会像Hachiman一样对细胞应激源做出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噬菌体感染。这些发现证明了Hachiman等DNA解旋酶同源物在广泛物种中具有深层次的功能相似性,揭示了原核生物抵抗噬菌体侵袭的防御机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癌症通讯》:一旦感染,阴魂不散!新桥医院团队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能将促癌“写入”宿主细胞基因组 (2025-02-24)
- 厦门大学和万泰生物联合研制生产的P85-Ab鼻咽癌诊断检测试剂盒入选2024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2025-02-24)
- Cell Biomaterials:北京大学林志强/张强团队全面综述脑病中的线粒体——从分子结构机制到靶向治疗 (2025-02-24)
- Cell:脑细胞模拟肌肉信号传导来增强学习和记忆 (2025-02-24)
- 柳叶刀:AAV基因疗法,帮助遗传性失明儿童重见光明 (2025-02-24)
- 血管中也有“捣蛋鬼”!Angiogenesis研究用可视化血管类器官模型,揪出“捣乱分子”,给新药研发“开绿灯”! (2025-02-24)
- Cell Stem Cell:揭示成年人类大脑中神经干细胞被激活的分子机制 (2025-02-23)
- Nature子刊:引入m7G帽结构,显著提高环状mRNA翻译效率 (2025-02-23)
- J Immunol:科学家开发出能靶向作用并杀灭HIV的新型自然杀伤性细胞策略 (2025-02-23)
- Cell:在脑干中发现阻止进食的特定神经元 (2025-02-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