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施美携手上海九院共启"微笑爱牙基金",助力无牙颌患者重拾健康与笑容 |
![]() |
公益之路步履不停,驱动口腔医疗行业创新发展
2024年10月22日,由成都贝施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贝施美)捐资设立的"微笑爱牙基金"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签约启动,这一基金旨在为无牙颌患者及其他罕见病患者提供医疗支持,并助力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领域的科研与创新。此次捐赠不仅彰显了贝施美的社会责任感,也为提升临床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注入了新的动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正一、口腔第二门诊部主任吴轶群等,以及成都贝施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鄢新章一行四人等出席了捐赠仪式。仪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联络处处长、基金会秘书长张丽莉主持。
一、薪火相传微笑前行
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正一代表院方,向贝施美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与感谢。首先,他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科教水平和优质的社会服务,口腔医学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在牙颌种植与修复领域成绩显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在上海全面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并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背景下,九院与贝施美的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他指出,此番捐赠既有助于九院在无牙颌罕见病治疗领域更好地帮助弱势、服务社会,同时也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也衷心期待,下一步能充分利用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科创力量,深度整合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深化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医疗需求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为导向的技术需求之间的"双向奔赴",为国产高端口腔医疗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他期待双方能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乃至全球口腔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随后,成都贝施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鄢新章先生进行了捐赠致辞。他表示,贝施美在口腔修复与种植领域已深耕十一载,以创新智造,助力口腔行业数字化发展。自成立以来,贝施美便坚定不移地踏上履行社会责任的征程,将企业的蓬勃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为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贝施美与九院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援助无牙颌患者面临的生理与经济双重困境,切实帮助更多患者重拾健康与自信,还能将医院创新理念融入产品之中,从而加速产品的临床应用及上市进程。展望未来,贝施美将与九院继续深化合作与交流,积极在学术研究与产业转化领域贡献力量,并不断扩大与临床及医学专家的合作网络,惠及更多无牙颌患者及其他罕见病患者,并为口腔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增光添彩。
二、"微笑爱牙基金"温暖启幕
在捐赠仪式的重要环节,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捐赠协议的签署。随着双方代表郑重地在协议书上落笔,一份满载着深情厚谊与重大责任的《捐赠协议》正式宣告生效,与此同时,标志着薪火相传的"微笑爱牙基金"也随之温暖开启。
贝施美在教育领域的善举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微笑爱牙基金"设立,不仅承载着贝施美对口腔健康事业的热忱与奉献,更体现了公司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与高度重视,为推动口腔医疗事业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签约仪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主任吴轶群教授,详细阐述了"微笑爱牙基金"的项目实施蓝图。他表示,罕见病一直是困扰中国医疗体系的一大难题,特别针对先天缺牙的患者,他们大多数经济拮据,迫切需要无偿的医疗援助以及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尤其是那些生来无牙的儿童,这一生理缺陷对他们的成长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微笑爱牙基金"将为口腔罕见病的特殊患者群体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让他们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口腔医疗服务,重拾微笑与自信。
贝施美的慷慨资助,能够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治疗与关怀,希望未来双方可以共同将更多的医疗成果与专利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罕见病患者带去实质性的帮助与希望。
会议尾声,双方表示将以此次捐赠为契机,互助共赢,助推九院口腔医学的高质量迈进,反哺民族口腔医学品牌的创新。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口腔医疗领域的新篇章,让"微笑爱牙基金"成为照亮患者与学子前行道路的一盏明灯。
展望未来,贝施美将秉承"以科技缔造美丽笑容,让中国品牌服务世界"的企业使命,携手合作伙伴,让全球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并在持续创新中不断开拓进取,旨在成为受人尊敬的民族品牌和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口腔解决方案供应商,实现从科技到健康的价值传递。同时,贝施美希望能与更多医疗机构携手,共同推动口腔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癌症通讯》:一旦感染,阴魂不散!新桥医院团队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能将促癌“写入”宿主细胞基因组 (2025-02-24)
- 厦门大学和万泰生物联合研制生产的P85-Ab鼻咽癌诊断检测试剂盒入选2024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2025-02-24)
- Cell Biomaterials:北京大学林志强/张强团队全面综述脑病中的线粒体——从分子结构机制到靶向治疗 (2025-02-24)
- Cell:脑细胞模拟肌肉信号传导来增强学习和记忆 (2025-02-24)
- 柳叶刀:AAV基因疗法,帮助遗传性失明儿童重见光明 (2025-02-24)
- 血管中也有“捣蛋鬼”!Angiogenesis研究用可视化血管类器官模型,揪出“捣乱分子”,给新药研发“开绿灯”! (2025-02-24)
- Cell Stem Cell:揭示成年人类大脑中神经干细胞被激活的分子机制 (2025-02-23)
- Nature子刊:引入m7G帽结构,显著提高环状mRNA翻译效率 (2025-02-23)
- J Immunol:科学家开发出能靶向作用并杀灭HIV的新型自然杀伤性细胞策略 (2025-02-23)
- Cell:在脑干中发现阻止进食的特定神经元 (2025-02-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