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Immunol:淋巴结兼具效应和干性SIV特异性TOX+TCF1+CD39+CD8+T细胞与SIV限制相关 |
![]() |
作者首先在恒河猴中建立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ciency virus,SIVmac239)早期(42天)和晚期(17个月)感染模型。流式分析表明淋巴结CD8+T细胞内TOX表达随SIV感染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尤其在CD95+记忆性CD8T细胞(memory CD8+T,TM)。与此同时,流式分析进一步发现淋巴结内 TOX+CD8+TM呈现GzmB+TCF-1-CD39+PD-1+TIGIT+TIM3+CD101+(传统效应T细胞,effector T, TEFF)和GzmK+GzmBlowTCF-1highCD39+PD-1+TIGIT+TIM3+CD101+两种。在未感染恒河猴中,淋巴结CD8+TM主要是TCF1+CD39-(占87%),而TCF1+CD39+只占6%;而在SIV早期感染淋巴结CD8+TM中,TCF1+CD39-占60%,TCF1+CD39+增加至27%;在晚期感染中,TCF1+CD39-降低至30%,而TCF1-CD39+TEFF占30%,TCF1+CD39+增加至40%。尽管TCF1+CD39+细胞群低表达细胞毒GzmB分子,但其与传统TCF1-CD39+TEFF细胞群有相似地活化脱颗粒能力。总之,这些数据表明SIV感染促进淋巴结CD8+T细胞TCF1-CD39+和TCF1+CD39+两种细胞群中TOX表达,虽然TCF1+CD39+细胞低表达细胞毒分子,但表现中间效应功能。
为了深入探究TCF1+CD39+CD8+TM功能,作者分离SIV感染恒河猴淋巴结内TCF1+CD39-、TCF1+CD39+和TCF1-CD39+CD8+TM并行质谱分析。结果证实TCF1+CD39+低表达细胞毒分子,包括perforin、GzmB和GzmA。此外,TCF1+CD39+细胞群高表达CD62L(T细胞迁移和淋巴结驻留相关)、CRTAM(淋巴结驻留)、DAP10、EOMES和IFNAR2(抗病毒相关)、NKG2C、NKG2D、CD94、CD160和GzmM(NK细胞毒相关以及T细胞增殖、扩增和功能相关)、CCL5(限制HIV感染)、ZHX3和PLK1(促增殖)和Bcl6(维持CD8细胞干性)。随后,作者分离早期SIV感染淋巴结中SIV特异性CD8+TM并行scRNA-seq分析,发现细胞分为C1(效应)、C2(干细胞样)、C3(增殖)、C4(IFN)和C5(其他)群。值得注意的是,TCF1+CD39+主要富集在C2群,表明干细胞样特性。
TCR-seq分析指出TCF1+CD39+细胞群TCR克隆扩增,且主要克隆型与C1群重叠,表明TCF1+CD39+细胞群与TEFF存在线性关系。研究报道PD-1阻断促进干细胞样CD8+T细胞增殖和向TEFF分化【6】。作者发现PD-1抑制剂确实显著增加TCF1+CD39+CD8+TM和TCF1-CD39+TEFF比例,但Ki-67的增加仅在TCF1+CD39+CD8+TM细胞。这些结果表明TCF1+CD39+CD8+TM是一种有干细胞特性的中间效应细胞群,且具有向TEFF分化的能力。
随后,作者在SIV感染恒河猴中发现TCF1+CD39+CD8+TM的比例与血浆病毒载量以及淋巴结SIV DNA库呈负相关,表明其可以控制病毒和疾病进展。考虑到CD8+T细胞归巢至淋巴结滤泡与低病毒载量有关【7-9】,作者检测TCF+CD39+CD8+T细胞向淋巴结滤泡的迁移能力。首先,相比于TCF-CD8+T细胞,TCF-CD39+和TCF+CD39+CD8+T细胞CXCR5(滤泡归巢受体)表达显著增加,且TCF1+CD39+CD8+TM中CXCR5的表达同样与血浆病毒载量以及淋巴结SIV DNA库呈负相关,表明CXCR5对于TCF1+CD39+CD8+TM抗SIV的重要作用。其次,免疫荧光证实相比于TCF-CD8+T细胞,更多的TCF1+CD39+CD8+TM定位于B淋巴滤泡区,且与病毒RNA+CD4+靶细胞距离更近,表明TCF1+CD39+CD8+TM细胞具有更好的能力与感染CD4+靶细胞相遇以控制病毒。最后,作者在人HIV淋巴结样本中同样检测到TCF1+CD39+CD8+T细胞的存在。虽然低表达GzmB,但抗原刺激同样诱导脱颗粒和IFN 表达,表明人HIV感染中TCF1+CD39+CD8+TM细胞可能具有类似的抗病毒能力。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在猴和人缺陷免疫病毒感染淋巴结中鉴定一群具有干细胞样中间效应功能的TCF1+CD39+CD8+T细胞群,该细胞尽管缺乏经典细胞毒分子表达,但可以通过CXCR5定位于淋巴结滤泡区并与病毒感染CD4+T细胞作用,并继续分化为终末效应T细胞控制病毒载量,为促进TCF1+CD39+CD8+T扩增介导的病毒控制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Science:科学家绘制出新型遗传图谱,识别出1000个潜在的肾脏疾病新型疗法靶点 (2025-02-24)
- Cell:模拟低氧呼吸效果的药物HypoxyStat有望治疗一系列线粒体疾病 (2025-02-24)
- 国度药监局对于修订氟尿嘧啶打针剂阐明书的布告 (2025-02-24)
- 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全国多地试点的新形式怎样样了? (2025-02-24)
- 还在担心腹膜纤维化影响透析效果?Stem Cell Res Ther研究表明丹参素搭配干细胞外泌体或能对抗腹膜纤维化难题 (2025-02-24)
- 传统中药吴茱萸的“隐藏技能”曝光!Int J Biol Macromo:吴茱萸次碱可调节神经炎症,帮你跟大脑迷糊、焦虑说拜拜! (2025-02-24)
-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能阻止机体攻击性行为和诱导亲社会行为的特殊大脑区域 (2025-02-24)
- Nature:科学家有望利用人工智能建模来应对全球传染性疾病大流行 (2025-02-23)
- STTT:李剑/胡泽岚/李宝力团队发现,这种降糖药能够抗衰老 (2025-02-22)
- Sci Transl Med:囊性纤维化或许能从生命早期阶段改变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2025-02-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