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发现!社会关系或会改变人类机体的微生物组!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2-07 14:49
微生物组的共享是本文研究的村庄中人群之间社会关系的最强预测指标,这往往超越了诸如财富、宗教或教育等其它特征。朋友之间往往拥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品味、生活方式和其它特征,但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 Gut microbiome strain-sharing within isolated village social networks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朋友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或许还包括其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
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的社会网络结构和其机体微生物组的组成之间的关联,微生物组是栖息在个体机体胃肠道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群落的总称。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生活在洪都拉斯18个孤立村庄(isolated villages)中的1,787名成年人的社交网络的全面地图与每名参与者机体的详细微生物组数据结合进行分析,这一庞大的数据库包括2,543 种微生物和339,137种不同的菌株,这些菌株是相同物种的遗传变异,其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其它成员中并不存在。研究者发现,通过多种关系类型(包括非家族关系和非家庭关系)所建立联系的个体在其机体微生物组中表现出的相似性或许超出了偶然预期。
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即使考虑到诸如饮食、水源和药物等其它因素,非家庭成员和不居住在一起的个体之间也会共享微生物群落;实际上,微生物组的共享是本文研究的村庄中人群之间社会关系的最强预测指标,这往往超越了诸如财富、宗教或教育等其它特征。微生物共享的最高数量发生在配偶和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个体之间,但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在其它关系(包括朋友,甚至是第二级社会关系,比如朋友的朋友)中,微生物群落的共享比例也在上升;此外,处于社会网络中心的个体要比处于社会边缘的个体与其它的村民更为相似,这或许与村庄内跨越网络关系的微生物群的社会流动性保持一致。
跨多种关系类型进行压力的分担
研究者表示,人们在一起的频率(包括其吃饭和问候对方的频率),无论是握手、拥抱还是亲吻,或许都与机体微生物群落的共享程度增加有关。同时,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居住在同一村庄但彼此之间缺乏社会关系的个体之间共享的微生物群水平较低,而且生活在不同村庄的个体之间的共享水平也相对较低。在最初数据收集的两年后,研究人员重新测定了来自四个村庄的301名参与者亚群机体中的微生物组水平,结果发现,在这些群体中,拥有社会关系的个体要比没有社会关系的个体在微生物方面变得更加相似。他们还发现,微生物种类和菌株的集群往往会出现在村庄内的人群机体中,这就意味着,社会网络或会提供一种特殊的生境,而在这一生境中,个体彼此之间会形成相似的微生物组特性。
研究者Jackson Pullman博士说道,试想一下像在耶鲁这样的地方形成了多么不同的社会生境,你或许拥有以戏剧、剧组或物理专业为中心的朋友群,本文研究表明,组成这些群体的个体或许会以以前从未想过的方式来联系在一起,甚至是通过机体的微生物组来实现这一点。本文研究发现有着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比如他们认为,与微生物组相关的某些疾病或健康状况要比此前认为地更具传染性,但拥有健康微生物组的好处或许也是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来进行传递的。Pullman博士说道,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竟如此紧密,这些联系或许超越了社会层面,而到了机体的微生物水平的层面。
最后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早在2007年他们就提出了一种想法,即诸如肥胖等现象或许会通过社会传染(social contagion)来进行传播扩散,而且还能通过生物传染进行传播,这或许是通过栖息在人类肠道中的普通细菌来传播的。(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Beghini, F., Pullman, J., Alexander, M.et al..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8222-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肿瘤的秘密武器反戈一击?Nat Cancer|癌细胞胞外囊泡分泌的DNA竟能阻止肿瘤扩散到肝脏 (2024-12-26)
- Nat Cell Biol:重磅!科学家开发出有史以来首个能造血的心脏类器官! (2024-12-26)
- J Neuroinflamm:震惊!即便短暂接触广泛使用的杀虫剂草甘膦也会对大脑造成持久的损伤 (2024-12-25)
- BMJ:老司机狂喜!哈佛团队分析近900万死者数据发现,出租车和救护车司机因阿尔茨海默病死亡风险全职业最低,或与空间导航能力有关 (2024-12-25)
- 酒精饮料中的“秘密武器”!Adv Sci:乙酸乙酯或有望治疗人类酒精相关的肝脏疾病 (2024-12-25)
- JBC:科学家识别出能平衡机体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关键因素 (2024-12-24)
- Nat Biomed Eng:科学家有望通过重编程免疫细胞来降低机体对医疗植入物的排斥反应 (2024-12-24)
- CGPM:机体抑郁症风险较高的女性往往更易于患上心脏病 (2024-12-24)
- 蓝莓助力,干细胞外囊泡变身“神经守护者”!Int J Mol Sci:蓝莓处理的干细胞衍生细胞外囊泡或可治疗缺血性中风 (2024-12-24)
- Cell Metabolism:清华大学王一国团队等揭示新型肠促激素Famsin的稳糖作用 (2024-12-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