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Ophthalmol:新研究表明一种新型基因疗法有望治疗莱伯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1-29 14:52
lenadogene nolparvovec基因疗法在MT-ND4相关LHON患者中提供了持续的双侧视力改善,并证明了长期安全性。引起莱伯遗传性视(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的一种最常见的原因是线粒体DNA中的MT-ND4基因突变。这种疾病的特征是急性和严重的双侧视力丧失,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负责将视觉信息从视网膜传递到大脑的神经元。
在一项新的临床研究中,一个跨国研究团队指出,在由MT-ND4基因突变引起的LHON患者接受lenadogene nolparvovec基因疗法五年后,这些患者的视力持续改善,安全性良好。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 Ophthalm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Five-Year Outcomes of Lenadogene Nolparvovec Gene Therapy in 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
lenadogene nolparvovec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疗法,旨在解决LHON问题,并在四项之前的临床研究中进行了评估,已展现出早期的改善。
这项新的临床研究详细介绍了RESTORE的发现,评估了lenadogene nolparvovic治疗LHON视力丧失的疗效,其中RESTORE是对两项早期III期临床试验RESCUE和REVERSE的长期随访。
参与RESCUE和REVERSE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在一只眼睛接受了一次玻璃体内注射,另一只眼睛则接受了假注射(sham injection)。这些早期的临床试验纳入了MT-ND4突变相关的LHON患者,他们在治疗前6个月内(RESCUE)或6至12个月(REVERSE)出现视力丧失。
在最初的临床试验两年后,患者被纳入RESTORE研究进行额外三年的监测。在最初的临床试验中接受治疗的76名患者中,72名完成了研究,62名参与RESTORE,55名完成了五年随访。
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使用logMAR测量,评估使用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25(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25)。安全性评估包括监测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
治疗五年后,参与者表现出BCVA的持续双侧改善。在基线检查时,接受治疗的眼睛的平均BCVA为1.5 logMAR(20/600 Snellen),两年后提高到1.4 logMAR,并在第五年保持稳定。
治疗眼和假注射眼的BCVA从最低点(记录的最差视力)的平均改善为- 0.4 logMAR(早期治疗视网膜病变研究图表上的+4行)。
66.1%的参与者(62人中的41人)观察到临床相关的恢复,即BCVA改善至少-0.3 logMAR(+3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10个NEI VFQ-25子量表中有7个显著提高,包括心理健康和角色困难,综合得分提高了7分。
有趣的是,治疗眼和假注射眼之间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虽然在任何其他情况下,治疗眼和假注射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可能看起来像是无效效果,但这一结果实际上可能证实了之前假设的由载体DNA转移到对侧眼睛引起的双侧治疗效果。
约38.7%的人经历了轻度眼部不良事件,包括、眼内炎症和眼压升高。在治疗后的2至5年期间,16.7%的接受治疗的眼睛发生眼内炎症,低于头两年的79.0%。
lenadogene nolparvovec基因疗法在MT-ND4相关LHON患者中提供了持续的双侧视力改善,并证明了长期安全性。
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持久的治疗益处,使其成为治疗选择方案很少的疾病的有前景的干预措施。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对侧效应(contralateral effect)和这种基因疗法对年轻人群的影响。(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Patrick Yu-Wai-Man et al. . JAMA Ophthalmology, 2024, doi:10.1001/jamaophthalmol.2024.537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cience:科学家绘制出新型遗传图谱,识别出1000个潜在的肾脏疾病新型疗法靶点 (2025-02-24)
- Cell:模拟低氧呼吸效果的药物HypoxyStat有望治疗一系列线粒体疾病 (2025-02-24)
- 国度药监局对于修订氟尿嘧啶打针剂阐明书的布告 (2025-02-24)
- 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全国多地试点的新形式怎样样了? (2025-02-24)
- 还在担心腹膜纤维化影响透析效果?Stem Cell Res Ther研究表明丹参素搭配干细胞外泌体或能对抗腹膜纤维化难题 (2025-02-24)
- 传统中药吴茱萸的“隐藏技能”曝光!Int J Biol Macromo:吴茱萸次碱可调节神经炎症,帮你跟大脑迷糊、焦虑说拜拜! (2025-02-24)
-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能阻止机体攻击性行为和诱导亲社会行为的特殊大脑区域 (2025-02-24)
- Nature:科学家有望利用人工智能建模来应对全球传染性疾病大流行 (2025-02-23)
- STTT:李剑/胡泽岚/李宝力团队发现,这种降糖药能够抗衰老 (2025-02-22)
- Sci Transl Med:囊性纤维化或许能从生命早期阶段改变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2025-02-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