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调控血糖,免疫系统也干了!科学家发现,先天免疫细胞从肠道迁移到胰腺,是胰高血糖素产生的关键 |
![]() |
《科学》:调控血糖,免疫系统也干了!科学家发现,先天免疫细胞从肠道迁移到胰腺,是胰高血糖素产生的关键
来源:代丝雨 2025-01-30 14:05
禁食后为避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水平上调,这一过程中,2型先天淋巴细胞(ILC2)竟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我们说起,联想到的往往是感染、病原体、炎症等等关键词,但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却在免疫和血糖之间连上了一条线。
研究者们发现,禁食后为避免,胰素水平上调,这一过程中,2型先天淋巴细胞(ILC2)竟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大脑-肠道相关神经元的支配下,这些ILC2会积极地从肠道迁移到胰腺,通过衍生的细胞因子触发胰岛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此前也有研究发现适应性免疫细胞参与外源性葡萄糖的吸收和能量消耗,看来免疫系统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功能。


论文题图
简单来说,人体的血糖调节主要依赖胰腺产生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通过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则调动肝脏的储存糖原释放葡萄糖以及糖异生来提高血糖。
在禁食或运动的情况下,就需要胰高血糖素出马,避免高能量消耗/低能量摄入导致血糖过低。
有趣的是,参与这一过程的,还有免疫细胞。
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缺失ILC的小鼠( Rag2 / Il2rg / )在短期禁食后,空腹血糖水平不如对照的野生型小鼠或者仅缺失适应性淋巴细胞的小鼠( Rag1 / ),肝糖原的水平也比较高。
也就是说,因为没有ILC,这些小鼠禁食后血糖回升的机制出现了问题。
缺失ILC小鼠禁食后空腹血糖更低、肝糖原水平高
与正常吃饭的小鼠对比,禁食小鼠的胰腺中ILC2比例和数量显著增加,而且给缺失ILC的小鼠移植ILC2也能显著改善它们的空腹血糖、血胰高血糖素、糖异生水平。
看来跨界掺和血糖调控的免疫细胞就是ILC2了。
实验结果显示,在ILC2分泌的诸多细胞因子中,IL-5和IL-13能够刺激胰岛 细胞,使其释放胰高血糖素。
起初,研究者认为这些刺激胰岛 细胞的ILC2是胰岛自己产生的,但经过一番对比,这些ILC2与正常吃饭小鼠胰腺中取得的ILC2增殖特征一致,说明它们并没有额外爆发什么蓬勃的生命力,并不是受禁食刺激增殖的。
令人意外的是,禁食小鼠肠道固有层中的ILC2显著减少了。用荧光标记追踪ILC2活动可见,其实,是肠道中的ILC2在禁食后迁移到了胰腺中。

禁食小鼠肠道中ILC2减少
研究者分析了ILC2的转录组,发现在肠道相应神经元信号影响下,ILC2中与肠道定位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促使ILC2向胰腺迁移,这种作用依赖于去甲受体ADRB2。
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免疫细胞也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迁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意外。这说明免疫细胞不仅仅是抵御外敌的士兵,它们在必要的时候也充当信使,介入关键的能源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胰腺和肝脏相关肿瘤都有劫持机体代谢的机制,这一过程或许会与免疫-代谢调控发生联动,给我们提供新的抗癌契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cience:科学家绘制出新型遗传图谱,识别出1000个潜在的肾脏疾病新型疗法靶点 (2025-02-24)
- Cell:模拟低氧呼吸效果的药物HypoxyStat有望治疗一系列线粒体疾病 (2025-02-24)
- 国度药监局对于修订氟尿嘧啶打针剂阐明书的布告 (2025-02-24)
- 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全国多地试点的新形式怎样样了? (2025-02-24)
- 还在担心腹膜纤维化影响透析效果?Stem Cell Res Ther研究表明丹参素搭配干细胞外泌体或能对抗腹膜纤维化难题 (2025-02-24)
- 传统中药吴茱萸的“隐藏技能”曝光!Int J Biol Macromo:吴茱萸次碱可调节神经炎症,帮你跟大脑迷糊、焦虑说拜拜! (2025-02-24)
-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能阻止机体攻击性行为和诱导亲社会行为的特殊大脑区域 (2025-02-24)
- Nature:科学家有望利用人工智能建模来应对全球传染性疾病大流行 (2025-02-23)
- STTT:李剑/胡泽岚/李宝力团队发现,这种降糖药能够抗衰老 (2025-02-22)
- Sci Transl Med:囊性纤维化或许能从生命早期阶段改变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2025-02-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