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破坏细胞蛋白中的单一氨基酸或能让乳腺癌细胞的行为像干细胞一样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2-23 11:11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RNA干扰技术来靶向作用波形蛋白或XIST或能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乳腺癌新型疗法策略。波形蛋白(vimentin)是一种III型中间丝状蛋白(IF,intermediate filament),其通常会在发育为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间充质细胞)的细胞中表达;尽管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波形蛋白在肿瘤生长和进展中的作用他们并未进行探索。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Life上题为 A single cysteine residue in vimentin regulates long non-coding RNA XIST to suppres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stemness in breast cancer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波形蛋白的微小改变如何促使更具侵袭性。
通过在波形蛋白的328位点将特定的氨基酸-半胱氨酸修饰为丝氨酸残基,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突变就会破坏细胞结构网络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突变的波形蛋白就会在乳腺癌细胞中诱导出侵袭性癌症样行为,包括快速的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同时伴随有细胞粘附的减少。RNA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突变波形蛋白的存在往往与称之为XIST的非编码RNA的上调有关,这就揭示了这种突变或许与驱动癌症进展的基因表达改变之间存在潜在关联。
C328S突变体波形蛋白会影响与硅中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中F-肌动蛋白的形成
研究人员还发现,当被注射到免疫受损的小鼠机体中时,突变的波形蛋白会使得乳腺癌细胞在不依赖雌激素的情况下生长,这些小鼠机体中的肿瘤会表现出癌症标志物CD56和CD20的高表达,这就揭示了突变的波形蛋白在驱动癌症干细胞样行为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行为常常与肿瘤进展、对疗法的耐受及癌症复发相关。研究者Ahmad Waseem说道,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分子相互作用,当其被破坏时就会促使乳腺癌细胞的行为像癌症干细胞一样。
此外,研究人员还识别出了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或能帮助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干细胞样细胞,这一研究发现代表了科学家们在理解乳腺癌发生和扩散机制及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预测以及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策略至关重要。相关研究结果也为科学家们理解癌症干细胞的行为开辟了新的路径。
研究者Waseem教授说道,多年来我们一直非常感兴趣研究波形蛋白的癌症相关作用,波形蛋白在几乎所有能扩散到机体其它位点的难以治疗的晚期肿瘤中都是受到诱导的。文章中,我们利用MCF-7(一种乳腺上皮细胞系模型)进行研究,部分原因是因为其缺乏波形蛋白,因此更容易定义与特殊波形蛋白突变相关的功能。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细胞会变得更具侵袭性,而且干细胞标志物也会被诱导,这或许就能为开发治疗人类乳腺癌和其它癌症的新型治疗方法开辟一扇大门。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RNA干扰技术来靶向作用波形蛋白或XIST或能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乳腺癌新型疗法策略。(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Saima Usman,W Andrew Yeudall,Muy-Teck Teh, et al. , eLife (2025). DOI:10.7554/eLife.10419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精鼎医药宣布任命 Rob Goodwin 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 (2025-09-24)
- 突破胰腺癌腹膜转移困境!J Control Release:红细胞外泌体携双药协同,为治疗提供安全有效新策略 (2025-09-24)
- 疱疹复发的“终结者”!Cell Rep:抗gD/gB双特异性抗体高效阻断 HSV 传播,大幅降低生殖器疱疹复发率 (2025-09-24)
- Science:基因调控新范式!目标基因如何“囚禁”自己的增强子? (2025-09-24)
- Nature:细胞里的“自燃”脂肪?改写教科书的能量消耗新法则! (2025-09-24)
- 总生存期(OS)提升5倍!实体瘤免疫治疗迎来重大突破 (2025-09-24)
- Nature:受蚯蚓启发,我国学者开发出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神经蠕虫 (2025-09-23)
- 不只是“脑子”的问题!Brain Behav Immun 新发现:乳酸代谢紊乱才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密码 (2025-09-23)
- 外卖盒/塑料杯产生的微塑料会进入大脑,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2025-09-23)
- Int J Nanomedicine:预处理禽源间充质干细胞小囊泡,为卵巢早衰及激素下降提供新型纳米治疗方案 (2025-09-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