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坏情绪“安营扎寨”!PLoS One研究发现柴胡皂苷A能改善小鼠抑郁,还能整顿肠道菌群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2-28 10:19
研究发现,柴胡皂苷A可改善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能提升单胺神经递质水平、减轻海马损伤、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还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亿人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还可能导致自杀等极端后果。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治疗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仍存在诸多局限性。
就在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抑郁症治疗新方法时,一项发表于PLoS One的研究Saikosaponin A allevi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duced by reserpine in mic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flora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柴胡皂苷A(SSA)是传统中药柴胡疏肝散中的关键成分,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等。过往研究已显示,SSA在改善动物抑郁样行为方面具有一定潜力,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究SSA对利血平(RSP)诱导的小鼠抑郁样症状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SSA在对抗小鼠抑郁样症状方面展现出多维度的积极效果。在体重和行为学表现上,RSP诱导的抑郁小鼠出现体重持续下降的情况,同时在行为学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例如,在强迫游泳测试(FST)和悬尾测试(TST)中,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这意味着它们表现出更多的绝望和无助情绪;在蔗糖偏好测试(SPT)里,小鼠对蔗糖水的偏好明显降低,表明其快感缺失。而给予SSA干预后,小鼠体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抑制,到实验后期体重开始回升。并且在行为学测试中,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明显改善,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SPT中的蔗糖偏好显著提高。
图 1:柴胡皂苷A(SSA)对利血平(RSP)诱导的小鼠抑郁症发展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从神经递质层面来看,单胺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的关系密切。实验结果表明,RSP诱导的抑郁小鼠血液中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NE)等单胺神经递质水平显著降低。而经过SSA处理后,5-HT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已无明显差异;DA水平也有所提升,虽然仍低于对照组,但呈现出积极的改善趋势。这充分说明SSA能够有效调节单胺神经递质水平,为缓解抑郁症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 2:柴胡皂苷A(SSA)对利血平(RSP)诱导的小鼠抑郁症中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
在对海马体的保护作用上,海马体神经元的损伤和减少是抑郁症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研究发现,RSP会导致小鼠海马体神经元数量减少、结构出现异常,神经元变性情况也明显增多。然而,SSA处理后,这些损伤得到了显著改善,这表明SSA能够有效减轻RSP对海马体的损害,保护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SSA在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氧化应激和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RSP使小鼠海马体中的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大幅上升,而SSA干预后,这些指标显著降低,有效减轻了氧化应激对海马体的损伤。在炎症反应方面,SSA能够显著下调炎症因子肿瘤因子- (TNF- )的水平,对白细胞介素-1 (IL-1 )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抑制了神经炎症的发生。
图 3:柴胡皂苷A(SSA)对利血平(RSP)诱导的小鼠海马氧化应激的影响
此外,SSA还对肠道菌群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SSA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的整体丰度有所增加,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升高,这一变化可能在SSA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图 4:柴胡皂苷A(SSA)对利血平(RSP)诱导的抑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充分表明SSA可以通过调节单胺神经递质水平、减轻海马体炎症损伤和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有效改善RSP诱导的小鼠抑郁样症状。虽然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它为抑郁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潜在的、更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
未来,科研人员将进一步深入研究SSA在人体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SSA会像一把的钥匙,打开治愈抑郁症的大门,帮助无数患者摆脱抑郁的阴霾,重新拥抱充满活力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Wang M, Li H, Zhang W, et al. Saikosaponin A allevi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duced by reserpine in mic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flora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PLoS One. 2025;20(2):e0311207. Published 2025 Feb 10. doi:10.1371/journal.pone.031120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帕金森病治疗的“巨大飞跃”!两篇Nature论文齐发:干细胞在临床试验中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 (2025-04-19)
- 《神经元》:中国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ILC2可以促进卒中的后神经修复! (2025-04-19)
- 基金委窦贤康主任:改善流动编制和兼聘人员监督管理,规范与依托单位、科研人员的“亲清”关系 (2025-04-19)
- 吃肉还是吃糖?《自然》子刊:操控食欲的神奇分子或能影响寿命 (2025-04-19)
- Nat Genet:科学家成功绘制出新型细胞图谱,有望揭示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的显著改变 (2025-04-18)
- 中国整治“神医”“神药”等告白乱象 (2025-04-18)
- 国度药监局召开药品网络贩卖平台企业合规指导任务会 (2025-04-18)
- 多学科微循环障碍防治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5-04-17)
- Cell子刊:唐道林/康睿团队发现细胞色素C新功能——抑制铁死亡 (2025-04-17)
- Science:免疫系统的和平使者!科学家揭秘调节性T细胞如何维护机体免疫平衡? (2025-04-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