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大脑如何在喜忧之间切换?Nature:科学家揭秘大脑中的“社交天平”,为治疗社交障碍相关疾病开启希望之门

大脑如何在喜忧之间切换?Nature:科学家揭秘大脑中的“社交天平”,为治疗社交障碍相关疾病开启希望之门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5-07 10:03

通过精准揭示血清素和神经张力素在vCA1区的精细调节作用,研究人员不仅为我们解释了大脑如何巧妙地平衡社交中的喜怒哀乐,更为治疗社交障碍相关疾病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曙光。

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大舞台上,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形形色色的社交互动,这些互动可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充实,也可能带来压力与不快。那么,大脑究竟是如何识别并区分这些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的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在社交的风浪中游刃有余,而另一些人却可能陷入社交障碍的泥潭呢?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萦绕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心头,成为该领域探索的热点与难点。

近日,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erotonin and neurotensin inputs in the vCA1 dictate opposing social valence 的开创性研究报告,为这些困扰学界已久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也为治疗社交障碍相关疾病开启了新的希望之门。

社交情感体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与挚友的欢聚畅谈到与陌生人初次见面的尴尬瞬间,这些经历不仅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波动,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对周围社交环境的认知与反应模式。然而,尽管社交情感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背后错综复杂的神经机制却一直云遮雾绕,尤其是大脑如何依据过往的社交经历灵活地更新情感体验的 正负极性 (即 情感价 ),更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长期未能攻克的重重难关之一。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实验设计,首次向世人揭示了大脑中调节社交情感价的神经机制。他们发现,位于大脑颞叶深处、负责记忆形成、学习以及情绪调节的关键脑区 海马体中的腹侧CA1区(vCA1),在社交情感价的调控中扮演着核心枢纽的角色。

研究指出,两种名为血清素(serotonin)和神经张力素(neurotensin)的神经调质,在vCA1区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别精细地调节着正面和负面的社交情感价。具体而言,血清素通过激活其特定受体(5 - HT1B)来触发令人愉悦的正面情感体验,而神经张力素则通过激活其对应的受体(NTR1)来引发令人不悦的负面情感体验。

这两种神经调质借助各不相同的独特机制,精准地调控着vCA1区的神经活动,从而实现对社交情感价的精细调节。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大脑如何在社交互动中巧妙地平衡喜悦与忧愁提供了关键线索,更为深入理解社交情感障碍的神经基础奠定了坚实基石。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深入探究社交情感价的神经机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独具匠心的社交认知范式。他们让实验小鼠分别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交互动场景:在负面互动情境中,小鼠被置于一只具有攻击性的同类小鼠面前;而在正面互动情境中,小鼠则被介绍给一只潜在的配偶小鼠。通过细致观察小鼠在后续选择测试中对不同小鼠的偏好行为,研究人员能够精准评估其对社交情感价的识别与记忆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小鼠能够依据先前的社交体验,灵活而敏锐地调整对不同小鼠的情感价评估。这一发现不仅有力地证实了vCA1区在社交情感价调控中的关键作用,更清晰地揭示了血清素和神经张力素在其中的独特调节机制。

抑制dCA2和vCA1会破坏社会记忆和价态

本文的另一大突出贡献在于,它为治疗社交障碍相关疾病开辟了全新的治疗思路与潜在靶点。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激活血清素1B受体,能够有效地恢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小鼠模型中受损的正面情感价识别能力。

这一成果表明,调节血清素和神经张力素的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社交障碍的创新性突破点。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之一便是社交互动能力的显著受损。许多ASD患者在社交场合中面临着显而易见的困难,例如难以准确理解他人情感、难以顺利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等。这项研究不仅为揭示ASD中社交障碍的神经基础提供了关键证据,更为开发针对性的新疗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揭开了大脑中社交情感价神秘面纱的一角。通过精准揭示血清素和神经张力素在vCA1区的精细调节作用,研究人员不仅为我们解释了大脑如何巧妙地平衡社交中的喜怒哀乐,更为治疗社交障碍相关疾病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曙光。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对神经科学领域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更为那些受社交障碍困扰的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温暖而切实的希望。

在未来的研究征程中,科学家们有望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这些神经调质在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中的潜在作用。此外,基于这些开创性成果所开发的新型疗法,或将为改善社交认知障碍提供更为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深入地理解大脑的社交情感机制,科学家们不仅能更加透彻地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奥秘,更能为广大在社交世界中艰难跋涉的人们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与援助之手。(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Zorab, J.M., Li, H., Awasthi, R.et al..Nature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8809-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