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药品定价遇阻力,新定价体制出台步履维艰

药品定价遇阻力,新定价体制出台步履维艰

  9日,中国价格协会、中国医协等7家单位及部分大型药企已收到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征求对《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及《征求意见稿》全文。

 

  《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今后在药品定价方面,政府将设定药品应有的成本价,避免企业乱报价,最终影响药品出厂价。


   未来药品成本价将是“政府说了算”,不再是药企上报;流通环节的差价率也被分档明确规定,并设最高限。国家发改委此番重拳出击,旨在对药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调控,药品流通的暴利时代有望终结。

 

     药品定价遇各方角力,新定价体制出台步履维艰
 
     我国现行的药品定价体制被概括为:以一项法律、两项法规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若干文件为依据,按照三种药品定价模式,通过两个管理层级,以四种定价机制,两次价格形成,最终确定医院处方药终端零售价格。

 
     2006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就提出,即将制定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按照当时设想,新的管理办法包括建立原料药成本监测制度和制造成本核算制度,对药品从原料到生产过程实行全过程成本核算,定时调整药品价格等内容。
 
     2008年-2009年,屡有各种版本的所谓“征求意见稿”以非官方形式公诸网络,正式文件呼之欲出。然而,直至今年4月底,才有确切消息称,《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即将公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药品定价历来争议很大,基本药物如何定价更是各方角力的重点,以致在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后,《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出台步履维艰。
 
     从源头遏制高药价,政府介入避免药企虚报
  
     对于药品定价,《征求意见稿》给出了明确规定,药品价格管理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特征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分别制定本级药品定价目录。
 
     在药品成本定价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药品生产环节的定价成本由生产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进口药品可以根据进口到岸成本和口岸地费用核算。计入定价成本的制造成本核算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此前的定价流程是,药厂拿到药品批准文号后,会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核算药品成本,包括研发、生产、人力、销售等成本以及税金、合理利润等,最后形成一个保底价格。

 

  该人士介绍说,然后,药厂根据药品具体种类,将这个底数乘以某个系数,上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但这个系数始终没有尺度,原创药高、仿制药低,最高达10-30。在新的定价办法出台后,这一乱加码现象有望得到解决。
 
     创新继续被鼓励,专利保护药品享定价“特权”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延续了对药品创新的鼓励。《征求意见稿》提出,部分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对特定企业生产的药品制定和调整价格,并标注生产企业名称,有商品名的可同时标注商品名。
 
     此类“享有特权”的药品包括:专利保护药品;专利保护药品保护期结束后,自国内第一家企业生产的仿制药品上市起5年内,前三家企业仿制的药品;经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或其认可的社会机构认定,质量标准显著高于其他企业生产的相同剂型的同种药品等。
 
     相关专家认为,上述规定与去年下发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一脉相承,表明国家鼓励药品创新的机制未变。
 
     流通差价率被明确规定,强硬监管手段仍不可或缺
 
     对于公众普遍担心的药品流通环节加价问题,《征求意见稿》也给出了明确的治理手段。根据《征求意见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将根据经营环节合理费用、利润和税金,设定药品从出厂到零售之间的价格差额上限,即流通差价率(额)标准。

 

  流通差价率(额)核算标准按含税出厂(口岸)价格分为0-5元、5-20元、20-100元、100-500元、500-1000元、1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等多个档次,其最高流通差价率(额)分别对应40%、30%+0.5元、25%+1.5元、20%+6.5元、15%+31.5元、8%+101.5元、901.5元。

 

     对于如此明确的流通差价率规定,不少国内企业已经感到紧迫,一位药企负责人坦言,“核算标准规定得太低、太死,按这样的流通差价率,企业真的没法做了”。
 
     然而,在北京经营一家健康产业投资集团的陈先生认为,“药品流通并不是药品从药企直接进到医院那么简单,中间的流通环节是药价节节攀升的‘推手’,即使明确规定了差价率,不够强硬的监管力度也能让不少分销商钻空子”。李晓也表示,“减少流通环节,并加强监管,是避免药价暴利的必要办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