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争相挺进“大健康”领域 |
![]() |
大家都知道,制药行业是与健康相关的行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除传统制药业外,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已将触角逐渐深入到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护肤美容等“大健康”领域。
日前,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与云南普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未来3年内在普洱投资超过10亿元,将公司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铁皮石斛产业化基地和最有特色的珍稀濒危植物生物培育、人工种植及产业化基地。在与普洱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之前,康恩贝集团生产的保健品高山铁皮已隆重上市。很显然,3年投入10亿元,正是为了在该领域做大做强。
药企爱打健康牌
在进军“大健康”领域过程中,康恩贝可谓风头强劲。2006年,康恩贝集团成立浙江康恩贝健康产品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将现代植物药的理念、方法、技术应用于健康产品领域,提出了“现代植物药妆”的概念,着力打造“萃芙理”系列药妆产品;此后,又借助“萃芙理”中的孕产肌肤修复系列,携保健食品“君宝康”系列产品,顺势杀入母婴健康护理领域。
与此同时,天士力集团则致力于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第一品牌。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表示,“大健康”理念的提出,目的在于提高生命质量,最终让人们“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走得乐”。
除此以外,我国传统医药中的这两大名门闺秀,早已利用“国药”的良好资源做起了新文章:北京同仁堂鸿日药业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推出了同仁本草系列化妆品和立字号产品。
在轰轰烈烈进军“大健康”领域的过程中,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亦不甘落于人后,在生产痔疮膏400年后“重操旧业”,推出马应龙八宝眼霜系列,目前该产品已在武汉、北京等地销售。
在中成药企业携中药资源左右出击之时,化学制药企业也不甘寂寞,各自利用专长,努力在“大健康”领域出奇制胜。我国原料药生产基地华北制药倾心打造“维灵”系列保健食品,并利用自己的发酵长项生产出“华北牌”酸奶;而一向炒作补钙、补锌概念的哈药集团,一度也推出由影视明星范冰冰形象代言的“苗条淑女”功能性饮料。
昌荣传播医药事业部总经理李卫民指出,所谓“大健康”,应该是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比如说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另一个是包括体检、疾病康复、社区教育等的医疗服务。由此可知,在现有阶段,绝大多数进军“大健康”领域的制药企业更为关注“产品”。
剑走偏锋因何在
制药企业主业是制药,如今它们为何纷纷选择“剑走偏锋”?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企业此举是为了降低风险,增加利润。
在该人士看来,制药行业因与民生直接相关而备受关注,而所谓的行业“暴利”,更让其承担了更多社会压力和政策限制。如国家发改委20多次政策性降价,省级招标采购重在抑制药价,能源和原辅材料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使得药企在经营中面临着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即“做药的成本和风险过高”。
“当做药的成本和风险过高时,企业必然会选择利润更高、风险更低的产品。”该人士表示,“新药研发往往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耐心,而健康产品营销不仅短、平、快,回报也并不一定比做药差。例如,药妆利润比药品高多了。”
此话不假。以马应龙八宝眼霜为例,其毛利率高达90%。马应龙痔疮膏市场销售价格不过十几元,而一盒八宝眼霜的市场售价却高达198元。
李卫民表示,涉足“大健康”领域其实也是医药产业链自身的要求。随着药品分类制度的逐步实施,零售药店很难接到医院处方;加上社区医院“零差率”销售的实施,零售药店生存空间逐渐缩小,迫使药店不得不把产品线从疾病的治疗拓展到“大健康”领域。
李卫民说,“零售药店本身是不大可能生产这些产品的,这些信息必然会反馈到上游厂家,药店可以跟厂家联手进行健康产品销售。”
闫希军表示,涉足“大健康”领域也有利于制药行业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大健康”领域大有可为。
康恩贝健康产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吕庆中表示,市场调研显示,母婴健康护理这一细分领域有着极大的市场商机。“相比于日化企业,制药企业更具有专业优势。”吕庆中说,“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远比化妆品严格,因而企业所生产化妆品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不可否认的是,在“吃螃蟹”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云南白药无疑创造了涉足“大健康”领域的示范效应。2004年,云南白药推出云南白药牙膏,开启中药与现代日化产品的联姻之路。在众多品牌牙膏市场售价均不超过10元的背景下,云南白药牙膏一举打出了接近20元的高价。云南白药牙膏的出现当时并不为业内看好。
然而事实上,云南白药牙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数据显示,从2004年试销到2008年,短短5年间,云南白药牙膏销售总额已突破11亿元。
2008年,云南白药牙膏进入全国牙膏市场销售额前5名,在部分城市仅次于佳洁士和高露洁,排名第三,成为连锁大卖场、专业卖场等现代渠道的第一民族品牌,也是功能性牙膏的第一品牌。
2009年云南白药年报显示,云南白药2009年工业实现收入25.83亿元,增长22%,毛利率为73.4%,提高2个百分点。在云南白药“稳中央、突两翼”的发展战略中,健康、透皮两翼收入主要指标增幅均超过50%,两翼合计收入与中央产品平分秋色。在公司销售额超过亿元的7个自产产品中,牙膏、创可贴和喷雾剂均已上榜。
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表示,白药牙膏的运作成功,使企业不仅获得丰厚的利润,更是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白药的企业品牌形象。但是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了对制药企业进军大健康领域的担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从企业角度来看,进军健康领域,有更多的钱赚,并不是件坏事。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制药企业的“左顾右盼”则有可能降低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