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调价流程暗藏猫腻,医保药纷纷提前涨价

调价流程暗藏猫腻,医保药纷纷提前涨价

  据悉,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进入目录的30多种药品纷纷涨价,有的甚至高达82%。 据业内人士透露,每当政府在进行增补医保品种讨论时,药企便加大公关力度,在医保目录正式公布之前,通过渠道获悉药品是否进入目录,如果“获批准入”药企便利用这个时机涨价,这样一来,就能逃过“政府定价”的低价药品路线。

 

   新版医保目录的推行是新医改解决“看病贵”的一大力招,较之前旧版目录总体新增277个品种。不过,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进入目录的30多种药品纷纷涨价,有的甚至高达82%。

 

     消息灵通药企先涨价

 

     我国药品市场巨大,专家预测我国2011年药品销售总额将达到460亿美元。这让不少药企都把目光瞄准了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

 

  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医保目录药物是企业扩大市场的金字招牌,也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为此,药企不惜血本,花费了不少公关费用。

 

     据报道,在全国医保目录公布前5天,一个即将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榄香烯口服乳从93.5元提至170元,价格上涨了82%。另一家公司生产经营的麻醉药“地氟烷”也是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其240ml装的品种,每瓶价格从1082元提高到了1580元,涨幅达到46%。


    政府定价水涨船高

 

     在全国医保目录公布前上涨药品价格,这些药企们打的就是“拉高实价”的小算盘。

 

  据业内人士透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实施国家定价政策,这个价格由发改委来定,但是由于工作量等原因,发改委无法掌握新进入目录的药品价格,反而需要当地药企进行报备,发改委再根据各地招标药价作为参考来定。

 

     这就给了药企钻空子的机会,因为之前通过渠道已得知进入目录的消息,药企通过提前涨价扩大了获利的空间,最后也导致政府定价水涨船高。

 

     据报道,原料、人工成本、能源、制造费用、市场短缺与否都是这些药企涨价的理由。目前物价部门很难真正掌握企业的成本并严格监督企业涨价行为。

 

     外资药企降价入目录

 

     相对于国内药企的涨价涨的理直气壮,不少外资药企却为了能进入医保目录而“自降身价”。2010年初,默沙东公司忍痛割肉降价。一度被视为默沙东利润奶牛的舒降之(化学名辛伐他汀),降价了50%,其价格甚至低于国内药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首个外资原研药。

 

     诺华在疫苗行业的老对手GSK也把其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药价下降了2/3。一位外资OTC药物部门总裁表示,只要能够进入地方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的招标“即使降价20%-30%也是要争取进入的”。

 

     医保目录里的高价药

 

     新医改已全面铺开,全民医保急需落到实处。按照医保的基本原则来看,应是保障常见疾病的常规治疗,应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主,杜绝高价药;尽量用国产替代药,少用进口药。

 

     然而,业内人士称,医保目录有不少高价药堂而皇之地名列其中。例如生长激素、环孢素A、骁悉、他克莫司、奥氮平、甘乐能、吉西他滨、西罗莫司等,主要用于矮小长高、器官移植抗排斥、精神病、乙肝或肿瘤的非常规治疗。

 

    对此,专家表示,如此多的高价药进入医保目录,必然造成医保费用的超支,相当于多掏了纳税人的钱;同时也挤占了其他国产药的市场空间和利润,也不利于缓解看病贵。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