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管理办法》预计今年出台 |
![]() |
在2000年《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基础上进行修订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历经十年坎坷,终将面世。“我计划明后天将我的意见通过物价部门反映上去,听说征求意见截止时间是15日。”某大型企业政府事务总监于6月2日拿到新版《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新版征求意见稿”)后一直在研读。
作为发改委以及物价系统的内部征求意见方案,业内真正接触到这份文件的企业人士并不是很多。而从发改委得知,预计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将在今年出台。
实际上,此前关于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的制定已流传有多个版本。“要发布的是以现在这个版本(新版征求意见稿)为准。”中国价格协会副秘书长张得芳表示。
从采访中得知,企业普遍认为该办法对创新有所鼓励,尤其是原研药单独定价的说法被淡化。但同时,关于流通差价率的“苛刻”规定让大家对行业的后续发展忧心忡忡。
鼓励创新一脉相承
2009年11月,《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相关指导原则已明确。从目前在业内小范围流传的新版征求意见稿来看,不少规定与《意见》一脉相承,只是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可以看出政府此次一个比较明显的导向,是鼓励创新和鼓励‘走出去’,这是很正确的。”国药控股运营管理部高级顾问干荣富指出,这主要体现在对专利药、首仿药以及“中国境内生产,并出口到国际主流市场的药品”的保护。
颇受期待的首仿药定价规则在该版本有了详细体现:在第一个仿制药品上市5年以内,前三个仿制药品的政府指导价以被仿制药品政府指导价为基础,依次递减10%制定;被仿制药品在国内没有上市销售的,以第一个仿制药品企业的定价成本为基础制定政府指导价,第二、三个仿制药品的政府指导价以此为基础依次递减10%。
然而,国内企业对此仍有不少疑惑,比如“首仿的时间究竟如何界定,是按获得批准文号的时间还是上市时间”、“对首仿只保护5年是否时间太短”等等。还有企业人士建议将5年改成8年或10年,认为“药品上市的前两年是市场培育期,而只有在三五年后才能赢利”。
此外,《意见》规定“在合理审核药品成本基础上,根据药品创新程度,对销售利润实行差别控制。允许创新程度较高的药品在合理期限内保持较高销售利润率”。
而在新版征求意见稿中,对创新品种期间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核算标准已有了明确界定,比如规定在同样的期间费用率下,对中成药、天然药及民族药和生物制品销售利润率的规定明显高于化学药品。“这说明政策尤其向中药、生物药创新的倾斜。”有企业人士如是认为。
淡化单独定价
“原研药”、“单独定价”等一直是各方利益长久博弈争论的焦点,而在新版征求意见稿中都有所变化。事实上,从《意见》开始,原研药的概念已为“被仿制药品”所取代。而在此前流传的版本中出现的“单独定价”,在新版本中踪影全无。
有企业人士指出,“这个版本已经没有单独定价的说法了,而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在满足某些条件的前提下,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对特定企业生产的药品制定和调整价格。”
“这个规定相对是比较客观的,可以说是实现同等待遇。”对于新规定,干荣富认为兼顾了各方利益和对质量优先的原则。然而,仍有企业表示,如“中国境内生产,并出口到国际主流市场的药品”的规定主要还是为在华合资企业开了绿灯,毕竟能出口制剂到欧美国家的国内企业非常少。
对于原研药单独定价被淡化,外商制药协会相关负责人士表示:“我们有部门正组织会员企业收集意见上报,不管怎么样,国家还是鼓励创新的。”同时也有外企人士表示:“一个文件的效果很难评价,我们还是期待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政策体系。”
流通差价率影响大?
尽管新版征求意见稿呈现了相当程度的客观与创新,但对于流通差价率的规定却让不少国内企业感到揪心,“目前来看觉得影响最大的就是流通差价率”。
最新征求意见稿的流通差价率(额)核算标准显示,按含税出厂(口岸)价格分为0-5元、5-20元、20-100元、100-500元、500-1000元、1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等多个档次,其最高流通差价率(额)分别对应为40%、30%+0.5、25%+1.5、20%+6.5、15%+31.5、8%+101.5、901.5。
这与此前《意见》中所规定的“对流通环节差价率(额)实行上限控制,并对高价和低价药品实行差别差率控制,低价药品差价率从高,高价药品差价率从低”相呼应。
“核算标准规定得太低太死,有多家企业说按这样的流通差价率,就真的没办法做了。”某大型企业政府事务总监不无感叹。在他看来,如果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太小,那就不可能对创新进行投入了。
另外,对于“对专利药品和按照专利药品对待的药品,以3年内为周期进行调整,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6%;保护期结束后,政府指导价下调一般不低于15%”的规定,企业也颇为不解。“原材料、人工、水电都在涨价,而国家制定如此硬性的降价比例,是否合适?”有企业人士对此不禁发问。

- 相关报道
-
- 术后辅助适应症获批,阿美替尼加速三代EGFR (2025-05-14)
- Immunity:衰老癌细胞释放线粒体DNA,破坏抗肿瘤免疫 (2025-05-14)
- 北航/北大合作Nature论文:柔性电子贴片,实现向内脏器官细胞的精准高效递送 (2025-05-13)
- Nature:科学家首次绘制出果蝇大脑完整的神经系统地图 (2025-05-13)
-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活动影响大脑脑膜淋巴系统发育 (2025-05-13)
- JECCR:红细胞,看错你了!科学家发现,红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会促进肿瘤细胞表型变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 (2025-05-13)
- Cell Res:我国学者首次使用现货通用型CAR (2025-05-13)
- 啤酒肚的罪魁祸首?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最新研究:科学家揭秘酒精是如何促进肝脏中脂肪堆积的 (2025-05-12)
- CRO砥砺前行:35家上市企业业务和财务数据对比 (2025-05-12)
- Nature Biotechnology: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