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涨价与否,不能光听药企自说自话 |
![]() |
年售价还是93.5元的药品,如今价格提高至170元;去年售价1082元,如今售价1580元……就在各地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药品招标采购期间发现,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悄然涨价。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已经有30多个品种的药,价格出现了幅度不一的上涨。而从这些药品的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泰戈尔的诗,现在被无数的人引用。对于药品企业的涨价行为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可能不是消费者与药企的距离,也可能不是政府与药企的距离,而是药企想要涨价,我们却不知道它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现代社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信息的竞争。而政府之所以强大,就是在于其运用公权力垄断或者获取了更多的更全面的信息。
然而,对药企成本的信息了解程度,政府却所知无多。不仅如此,政府的所知几乎完全来自药品企业。根据目前药价的形成机制,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由政府制定价格,政府制定价格的依据则来源于药品企业自身的报价。
所以,应该是政府顺应民意降低药价,然后制定价格,以此来约束药品企业。可事实上,由于药品成本的信息来源,实际掌控在药品企业的手上,就变成了消费者听从政府,政府听从药企,不论是涨价还是降价,都不过是药企的一句话。
想涨就涨,想降就降,涨了,是因为药企要公关要生存要发展,降了,则是药企心怀慈悲顾全大局,消费者和政府都得感念药企的天恩高厚。
依据控制论的理论,信息的传递就是可能性空间缩小过程的传递。这种缩小最终导致了信息接收者可能性空间的缩小。这就是说,药企向政府传递的成本信息,实际上缩小了政府定价的可能性空间。由于只有药企这一个信息来源,作为药品的定价依据,政府便很难在药品定价上有所作为。
也就是说,药企通过唯一的信息渠道,变相控制了政府定价的决策权。同时,这也给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官商合谋、官商勾结预留下了很大的寻租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上的制度设计,药企其实已经垄断了成本信息,也就很容易垄断药品价格。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说药价的形成机制有问题,问题也不在于或者说不完全在于药企的乱报价,药企想要通过报价获得利润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药品定价的依据不能只是靠药企自说自话。
药品的成本信息不能一元化,必须引入更多的信息来源作为定价的参考,比如药企的财务收益报表和审计报告、独立的第三方市场调查、政府的非物价部门的统计调查报告等等。这样才有可能首先在信息来源上打破一元化,建立多元的信息收集机制,政府控制药品涨价的初衷才有可能实现。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6家立异型药企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报:分解中凸显焦点竞争力 (2025-07-18)
- 河北对于规范泌尿体系透析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17)
- 海南深入慎密型医疗结合体医保基金付出方式改造 (2025-07-17)
- 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合适范畴与体重治理尺度 (2025-07-16)
- 对于颁布2025年度持续医学教育推行名目的关照 (2025-07-1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同意注册225个医疗东西产物的布告 (2025-07-16)
- 重生儿参保都有哪些福利?国度医保局解答 (2025-07-16)
- 2024年全国“医保账单”出炉 这几个症结数据均增长! (2025-07-15)
- 新增商保立异药目次 2025年医保目次调整正式启动 (2025-07-14)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扩围结果落地宁夏 (2025-07-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