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国家发改委欲建药品流通差价率预警机制

国家发改委欲建药品流通差价率预警机制

  在近期由某协会召开的“医改背景下药品新政”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郭剑英指出,“流通环节并未获得最多的利益,但如果对这个环节没有进行足够的监管,就会出现如天价芦笋片和新进医保药突击涨价的现象。”
 
  同时,正在征求意见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由于事关药价整治的未来成果,在论坛上也被热烈讨论。
 
   “发改委针对流通差价率的管理是一种新的思路。”郭剑英指出,“如果企业执行的流通差价率超过核算价格达到一定幅度,就应该引起密切关注。再超越一定幅度就应该予以控制;如果超过的幅度过大,就应该予以打击。”
 
  据了解,对于即将重拳出击的流通差价率监管,多数企业感到了未来的压力并不小。
 
  或建预警机制
 
  据了解,发改委正考虑建立流通差价率预警机制,该预警机制将对企业的流通差价率进行分区间管理,即绿灯区、黄灯区和红灯区。


  绿灯区就是在核算价格时流通环节加价率保持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如:加价率为30%,加价率高出10%-20%均属于正常范畴。
 
  黄灯区则意味着差价率有可能虚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上报。上报之后并不一定要做出调整或者处罚,但是发改委和物价部门要进行掌握,也不排除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个别差价率不合理的药品,对于这些药品也要进行调整。
 
  红灯区是预警性的区域,差价率超过100%的药品就进入了红灯区。如果企业不主动把价格调整回来,发改委就要对其进行处罚。
 
  另据了解,发改委正在研究对市场调节价药品的流通环节加价率进行监管,相关规定的名称可能是《市场调节价药品流通环节反暴力界定线》。
 
  发改委针对流通环节差价率的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不仅对政府定价药品的流通加价进行控制,还要将企业自主定价药品、市场调节价药品纳入流通差价率管理。

 

  此外,在实际市场购销中,对企业实际生产和销售时执行的流通加价率也要进行约束。核算价格也要使用另一套标准。
 
  三项补充提高定价合理性
 
  《办法》仍是以成本定价为主要基础。业内对成本定价非议甚多,认为价格除了要包含成本,还应体现价值。据悉,除了成本定价外,将引入差比价规则、药物经济性评价和参考国际市场价格来补充成本定价。
 
  在差比价规则中,同种产品不同剂型是按照差比价关系来制定价格,定价只制定代表品的价格,同类产品就则通过公式来制定价格。但目前,实行差比价的品种还不够多,今后几年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随着新剂型的引入,新的定价方法也会被纳入。
 
  对同类药品引入经济性评价的政策或在今年底到明年就要研究出台。治疗相同疾病的不同种药品,不能完全由着成本高低来制定价格,要引入医疗效果的比较。如果效果相当,治疗费用就应该大体相当,根据治疗费用,就可以推算出药品的价格。
 
  在此基础上,发改委还正在研究治疗制定同一类疾病的比价关系,力求使同类药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价关系。发改委将通过收集国际市场上药品的价格,推算出一些成熟市场上同类药品存在的比价关系,并把这个比价关系直接用于国内。
 
  而参考国际市场价格主要是针对新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药物。在没有可以类比的药品进行经济学评价的前提下,则需要参考周边市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的市场价格。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