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国内医药进出口面临挑战

国内医药进出口面临挑战

  日前,美国宣布推迟原定于10月15日公布的主要贸易对象《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美之间的“汇率战”暂缓。但对我国外贸企业来说,随时可能发生的汇率摩擦仍是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内医药进出口企业也不例外。“人民币如果再继续升值,一些医药出口型企业将面临亏损甚至倒闭。”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忧心忡忡地说。
 
  “我国医药出口型企业平均利润并不高,仅为2%-3%。从今年6月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接近3%,基本上接近企业可承受的临界点。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再升值的话,企业基本上没有能力进行成本消化,我国医药出口企业可能直接面临亏损。”许铭说。众所周知,很多企业当初签订合同是按当时汇率计算的。而公司从洽谈业务到交付产品,往往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在此期间汇率的变化,不仅给企业带来直接兑汇损失,还直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在经济学人士看来,美国对我国汇率施压,主要是从单边贸易出发,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许铭指出,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方式还是基于原来易物交换的“国际贸易”概念和理论,这种统计方式实际上已经落伍,不太符合现行贸易的实际。以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为例,2009年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到我国整个医药出口额的20%左右,其中美资企业数量在外资企业当中占了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在我国医药类产品对美顺差中,美资企业扮演了相当“吃重”的角色。此外,原料药是我国医药出口的大头,但利润微薄,在利润相对较高的高端产品中,外资企业贡献不可低估。以制剂出口为例,排在首位的是辉瑞制药,其旗下子公司辉瑞苏州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位列第三,礼来苏州则位居第五。
 
  许铭指出,这也表明随着国际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已经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这也跟跨国公司现有面貌有关。公司内贸易、公司部门内贸易和公司产品内贸易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代了原来的两国之间货物交换关系。医药行业是我国较早开放的行业,在华外企生产产品大多都是返销到原有国当中。
 
  不过在专家看来,这些方式只是技术处理,对企业彻底摆脱现有困境意义不大。大部分中小公司并不能通过金融工具避险。目前一些大企业或是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医药出口市场上具有独特性,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谈判共同承受汇率风险,而大部分企业的话语权比较弱,风险分摊话语权比较小,汇率升值将带来直接损失。
 
  许铭也表示,在我国从事医药进出口的4.6万家企业中,有出口实绩的大概有3万家,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不到4000家,约占13%,其他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这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禁不起汇率如此之大的波动,可以预见的是行业新一轮洗牌将出现。对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来说,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