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新时代解决技术难题是中药材生产的大势所趋

新时代解决技术难题是中药材生产的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人们大多沿用传统的、单一品种的平面方式种植中药材。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而且严重浪费了光、热、雨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自然资源,使有限的土地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产值低,综合效益较差。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展,一些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先后研究并公开发表了有关高产高效套种模式的理论,但大多没有在大田实践中生产应用。特别是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因中药材生产不同于其它作物栽培,它是融药学、农学、作物栽培学、市场营销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作为新时代中药材的生产者,不但要确保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而且还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哪个品种已饱和,哪一品种还欠缺,尽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特别是要注重所产中药材的道地性,可谓“一方水土出一方药,地胜药灵”。这也是我国目前颁布并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主要的内容之一。


  某品种在某个地区与某种作物间套种是成功的,但把此模式引用到其它地区不一定可行。因此,中药材生产不可借鉴某些理论性的研究成果,生搬硬套;要结合该品种的生长习性、适宜种植区域、当地的环境条件、市场的需求状态、自己的现实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安排适合于自身条件的立体间作套种模式,以达到增产增效,保证市场供应的目的。


  目前我国大多中药材种植者是从其它种植业转行而来,不具备生产中药材的技术条件,甚至连作物品种是那属、那科都不清楚。有的虽聘请某中医药大学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但他们多数长于理论,缺少实践;在生产操作中出现问题也不能马上采取措施,就地解决。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安排种植品种和模式,实行规范化生产,在生产中随时解决技术难题是中药材生产的大势所趋。


  根据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对土壤质量的种植基本要求,其土壤耕作层内无重金属离子和倾倒物,如汞、镉、铅、铜、锌等。土壤中的“六六六、滴滴涕”等的残留物较少;PH值适中,土壤即不粘重,又不过轻,宜选壤土或砂壤土,且土壤中碎石、废杂物含量少,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地平整,地下水位较低,不积水,便于排灌。


  目前适于我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500多种。有些品种生长期较短、管理粗放,如薏苡、板蓝根、丹参、地黄、白芷等;有些品种生长期较长,效益较高,如牡丹、芍药、杜仲等;还有一次栽植,多年收益的品种,如金银花、山茱萸等;在种植前应合理规划、搭配。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