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香雪制药面临困境有待突破

香雪制药面临困境有待突破

  继上海凯宝之后,又一家抗病毒药概念股登陆创业板。昨日,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网上申购,公司此次拟发行3100万股,发行价为33.99元,对应市盈率82.90倍。香雪制药押的宝是“板蓝根”。根据其招股说明书,其主导产品--抗病毒口服液及板蓝根颗粒。

 


  2009年在甲型H1N1流感影响下,公司营业收入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比2008年增长28.43%和64.05%。而在甲型H1N1流感消除后,公司201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较2009年同期仅增长14.56%、16.55%。

 


  疫情突发也暴露出香雪制药的产能短板。招股说明书显示,2008年6月至今,公司抗病毒口服液提取液与板蓝根浸膏提取液生产环节全部通过委外加工。而2008年、2009年、2010年1-6月,发行人委外加工成本占当期营业成本比例不断上升,分别为9.44%、25.14%、29.22%。

 


  从行业面来看,目前中成药的产能总体过剩,绝大多数中药材加工企业不会选择委外加工。“会面临技术外泄、质量把控等多方面的问题,利润因此一般企业都选择自主生产。”对于香雪制药来说,2009年以来一直处于超产状态,最高时产能利用率甚至超过130%,因此委外加工成了无奈的选择。

 


  针对此窘境,香雪制药称此次公募资金将用于提高产能,抗病毒口服液的生产能力将由现在的18000万支/年增加到38000万支/年,板蓝根颗粒生产能力将由现在的3000吨/年增加到5000吨/年。“这些项目建成还要两年时间,短时间内公司不可避免地要依靠代工。”夏炎说。

 


  与此同时,截至2010年6月30日,母公司负债率仍然高企,达到60%,资金方面本就捉襟见肘。这意味着,香雪制药的产能瓶颈至少在两年里没法有效突破利润。除了“内忧”还有“外患”。板蓝根概念的深加工市场,技术壁垒不高,比如,2003年“非典”的突然暴发就引发了国内板蓝根制剂的仿制高潮,其中板蓝根颗粒就有1000多个批准文号。

 


  由此看来,流行疫情催热的是“板蓝根”题材,并没有提升香雪制药等生产加工企业的品牌。这就解释了为何香雪制药屡屡强调其在广东省的品牌地位,其地域品牌特色颇为显著。资料显示,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6月,公司在广东地区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0.88%、83.35%、85.28%、85.42%。

 


  上述南方某证券公司医药分析师认为,香雪制药要进一步拓展市场利润,就必须快速建立品牌,如何打破地域品牌支配是关键问题。尽管香雪制药正加紧研发名为“石杉碱甲贴片”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创新药,但上市仍面临风险和时间考验。由此看来,未来两三年内,香雪制药在无法快速弥补产能瓶颈的情况下,若不设法摆脱主打板蓝根、主销广东省的“一条腿”境地,它能做的或许只能是“看天吃饭”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