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政策做推手 医药企业的并购再度升温

政策做推手 医药企业的并购再度升温

  并购重组的背后除了政策推手之外,更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日趋狭窄。对广大中小医药企业而言,必须提前适应行业并购时代的来临,而对有并购意向的企业而言,如何甄别优质医药资产则显得尤为重要。

 

 

  药企并购频繁,例如,上海医药以合计逾38亿元现金分别收购以新亚药业为核心的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与资产和65.24%的CHS控制性股权;复星医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得中国抗结核龙头企业沈阳红旗制药70%的股份。而此前,西南合成公告拟向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100%股权。

 

 

  不管是医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整合并购的第一要务是通过选择优质资产实现做强做大,这一点也是与近期医药政策所倡导的提高行业集中度相契合。今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医药行业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逐步实现国内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上海医药此次收购直接推动上药集团旗下医药业务资产的整体上市,有利于企业医药工业资源的进一步优势集中。而复星医药收购红旗制药股权,意在借助红旗制药所擅长的抗结核药物打入国际医药市场。

 

 

  医药行业并购的主角往往是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选择的方式也是“强强联合”多于“弱肉强食”。原因是,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多小散乱”的行业现状决定了优质医药资产仍旧稀缺;而由于浓厚的地方保护色彩,大量盈利能力一般的中小型医药生产商及流通商广泛存在,并能够长期存活。

 

 

  鼓励行业集中政策的逐步落实,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整合压力,而有实力的医药企业也必须通过并购来增强自身实力,以避免被更加强势的龙头企业整合,因此甄别优质的医药资产显得尤为重要。

 

 

  要选择到优质医药资产进行收购并非易事。一方面原因是,很多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当地医疗机构、甚至当地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一旦控制人发生变化,盈利能力可能也会随之变化。另一方面,优质资产的评估值往往较高,同时也难以获得当地政府的审批,这也给并购方带来了压力。此外,即使是优质资产,并购之后也并非一定能与并购方原有资产形成良好的协同性,“大而全”式的并购也很难适应国际化竞争。

 

 

  优质医药生产商的共同特点是在某一领域拥有出色的产品竞争力或市场占有率,而优质医药流通商则需要有独特且难以替代的销售渠道资源。而国内医药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与研发能力的不足也使得国内医药并购更愿意“强强联合”,甚至有医药企业将并购触角伸向海外。

 

 

  随着医药生产和流通逐渐走向集中,生存空间无疑将大大压缩。与其被动等待行业整合,还不如主动适应行业整合大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兄弟企业以“联手抱团 ”的方式共同壮大,避免被并购。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