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临床有望 |
![]() |
博奥生物在07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并在09年取得国家医疗器械证书。目前该芯片已经为全国上万名检测者做了基因检测,其中超过30%的对象被检出携带常见可致病耳聋基因突变。程京说:“这一芯片有望在几年内陆续进入全国各大医院,而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还会越来越便宜。”。
2000年成立的博奥生物公司由学成回国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的程京率领,经过多年自主研发目前已成功开发出生物芯片及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软件数据库等四个系列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其中十余项为国际首创。
除了基因检测芯片,博奥生物还研发生产蛋白质检测芯片、细胞芯片和微流体芯片等在内的生物芯片,该技术是当今世界生物医药的新兴领域。基因检测芯片属于国际前沿科技的基因检测芯片,是在一块指甲大小的玻片或硅片上植入已知基因序列的核酸片段作为生物探针,通过与样品进行反应发出信号,再用计算机技术收集信号数据,分析样品的基因突变情况来诊断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芯片技术具有高效率、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将有助于改变我国许多地区遗传性耳聋缺乏早期诊断的状况。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说,这一芯片可以提供从孕前、产前到出生的基因检测,帮助生育父母及时获知新生命的遗传信息并采取措施,降低新生儿患遗传性耳聋的概率。
我国每年有近3万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其中60%是遗传造成的。而随着一项基因检测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这一残酷现实将得到缓解。此外,据日前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了解到,其自主研发可以快速诊断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检测芯片已经在国内率先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证书,有望在近几年逐步走进全国各大医院。
另外,程京说“目前博奥生物的基因检测芯片上涵盖了导致中国人群耳聋最常见的四种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一次检测只需5小时,价格几百元,而以往依靠传统测序方式需要3天,且耗资昂贵。”。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国耳聋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他们刚出生时并没有出现耳聋,而是在后天被注射了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的。
与此同时,他还说道“事实上很多医生都知道该类药物会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的药毒性耳聋,但因缺乏基因检测手段而根本无法把他们与一般人区分开。我们的芯片可检出90%的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因此可以大大避免‘一针致聋’的悲剧。”。

- 相关报道
-
-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基因编辑蚊子,有望终结疟疾传播 (2025-07-29)
- Science:利用人工智能揭示蛋白质稳定性规则,有望推进蛋白质工程变革 (2025-07-29)
- 屡获殊荣: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荣获《南方周末》2025年度ESG创新案例奖 (2025-07-28)
- 一滴血测早期食管癌!Adv Sci:新型生物芯片结合AI,9种囊泡蛋白助诊断准确率超90% (2025-07-28)
- Science:利用新开发的谱系追踪工具绘制肿瘤细胞的历史和位置,从而揭示其生长模式 (2025-07-28)
- Cell:新研究确定了世界上首个有望预防危及生命的HTLV-1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2025-07-28)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6篇Cell论文:逆转阿尔茨海默病、软骨再生、先导编辑疗法、卒中后大脑炎症、人类蛋白质组衰老图谱 (2025-07-28)
- Nature子刊:曾木圣/张华/孙聪团队发现首个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的主要受体 (2025-07-28)
- Cell:新研究表明拉帕司他有望治疗隐孢子虫感染 (2025-07-28)
- Trends Neurosci最新综述:腹侧被盖区(VTA)——压力下的“情绪指挥家” (2025-07-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