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2015年药品全品种电子监管将步入成熟期

2015年药品全品种电子监管将步入成熟期

   于3月10日,在全国政协提案委组织召开的“创新管理,健全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浈表示,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药品电子监管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绩,预计2015年将实现对所有药品的电子监管,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至此,全球先行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即将步入成熟期,在“十二五”期间将实现药品全品种电子监管。


  此外据悉,目前我国药品电子监管已走过三个阶段:一是开通特殊药品监控系统,对全国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实现实时监控;二是将二类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等四大类药品纳入药品监管网;三是对307种国家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全部实行电子监管。自今年4月1日起,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系统将正式上线。


  另外,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吴浈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基本药物全品种的电子监管工作。 “对307种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电子监管,也已经写进国务院医改工作文件的重要内容。按照计划,从2011年4月1日起,药品电子监管将成为企业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先决条件之一,直接影响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整个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责任重大。”


  同时,按照国务院部署,2010年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方面,要全面提高和完善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的质量标准,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完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吴浈还强调,电子监管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创新监管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实行药品电子监管,可以实现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和追溯,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和事故,可以在第一时间追溯药品去向,控制使用;同时,可以防止假劣药品流入正规渠道。因此,必须加强对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的监管,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新标准,从源头上提升产品质量。


  据了解,4月1日以后,针对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的工作重点,将从督促企业入网、改造转移到督促检查中标基本药物赋码及核注核销的工作上来。


  此前,在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作会议上吴浈亦曾表示,距离4月1日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进一步强化推进力度,不能因为个别省工作滞后而影响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不能出现中标品种以电子监管为由不生产而影响供应的情况;不能出现中标后,基本药物不赋码的情况。

  
  另外,他还提出要求,各省局要认真做好本辖区内基本药物招标、供应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做好预案。4月1日以后,将工作重点从督促企业入网、改造转移到督促检查中标基本药物赋码及核注核销的工作上来,同时利用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开展日常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截止到目前为止,各省均已经开始积极推进辖区内基本药物的电子监管工作,去年年底,北京、安徽、江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市)生产企业入网率已达100%。同时,一些地方药监部门亦开始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部分企业在实施药品电子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上传不及时、预警信息处理不到位等一些情况。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于4月1日前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启动前整改到位。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