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成药企针对原料猛涨进行“自我救赎”

中成药企针对原料猛涨进行“自我救赎”

  昨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近审批通过的37个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基地,包括东阿阿胶、贵州百灵[34.91-1.13%股吧]、白云山制药、天士力制药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种植基地获批。向上游延伸产业链的药企共识无疑是,拉长身段才能“长袖善舞”。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现代服务意识匮乏的前提下,目前中成药企业采取的“药企+药农”的基地共建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由于缺乏订单农业的合作基础,目前采取的“药企+药农”合作方式显得很不稳定,涨势依旧迅猛的中药材价格无疑成了中成药企的沉重镣铐,而为摆脱束缚,药企纷纷斥资建设种植基地欲完成“自我救赎”。


  2011年,中药材价格的涨势并不见收敛。中国中药材协会信息中心、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综合200指数收于2689.51点,环比上月上涨2.82%,再度刷新历史高位。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指出,年初的多地旱灾与3月份云南等地的“倒春寒”再度挤压脆弱的中药材生产种植体系,加上徘徊不散的热钱,今年一季度中药材价格一路攀升,一直作为农副产品种植的中药材,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及价格长期被低估,近年来呈现报复性增长。“从动量线来看,市场信心同样一路走高,说明囤货商手头闲钱不少,势必推高药材价格。”。

 
  广州药业董事总经理吴长海就表示,公司下属8家中成药生产企业,去年药材原材料采购成本就上升了30%。“中药材价格会继续上扬,我们能采取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大宗药材的储备,以及往上游延伸建立药材基地,建立药材基地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原材料成本,保障药材供应与保障产品质量。”


  “十一五”期间广州药业在国内外的药材基地已达20个,“十二五”期间目标是建立50个药材基地,2011年将新建10个左右的药材基地。“种植基地的药材全部由集团采购,自用为主。”


  自建种植基地无疑成了企业应对原料涨价的“最热门”策略。贵州百灵自去年年底就相继建立了2万亩太子参基地,2月份又得到吉祥草种植药材基地审批,贵州百灵董秘牛民表示,基地的太子参在去年秋冬季下种,今年年末就将收回种苗、肥料的投资收入。天士力制药去年也建立了三七、黄芪、当归新的种植基地,通过与专业种植公司合作,投资开展了“天士力苗乡三七规范化种植基地”。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