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面临新医改 中小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面临新医改 中小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政策的压力对中小企业心理上的冲击远远高于实际实施中的冲击,因为政策的实施具有渐进性,决定了冲击渐变渐强,而中小型企业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未来,新医改加速了中小企业对生存问题的思考。不论是新医改方案,还是医药流通行业的五年规划,都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集中度作为医药流通领域改革的方向。那么面对这些生存环境,中小企业要如何“突出重围”呢?


  中小企业发展被困“十字路口”


  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医药行业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支持我国医药行业由大变强,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动兼并重组,培育大企业集团,通过五年调整,使行业结构趋于合理,逐步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且具体地提出了结构调整的目标,比如“要让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居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应达80%以上,实现基本药物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由此可见,兼并重组和行业洗牌将加速,规模大、集约化水平高的医药企业将获得优势发展地位,而中小型企业发展被置于十字路口。
   
  
  中小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在新医改到来之前,曾经将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归纳为4种活法:一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依托大型企业的平台创造发展的机会;二是:抱团取暖,横向联合,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向供应链的上游或下游延伸,从“红海”走向相对的“蓝海”;四是:准确定位、合理转向,走专业化营销之路。


  经过两年新医改的洗礼,上述4种活法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


  首先,不是所有的中小型医药企业都有“大树底下乘凉”的机遇,决定中小医药企业可以得到此机遇的先决条件,依然是自身的实力,主要包括了区域医疗网络、销售规模、客户关系、社会资源、品种结构等,作为兼并重组主体的大型企业一定是选择与发展战略相符,对其有补充作用的公司作为首要的目标。当前环境是中小型医药企业“作价待沽”的最好时机,错过了当前的机遇,自身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不是所有医药企业都有抱团取暖的胸怀和大度。近两年的联盟、联合体可谓多种多样,可实际运营中基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个中原因多种多样,形式上的统一并不能代表内容上的统一,简单的1+1,只是进行了数量上的叠加,而实际上管理和协调的一致、资源的共享才是联合体成功的重要要素。常言道“三人成龙”,但是现代人却总是无法突破“三人成虫”的悖论。


  第三:中小型医药企业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这一特性源于其专业、专心和专注,走专业化路线,将使中小型企业具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医药流通,中小型公司利用良好的客户和医生资源,进行专业的学术营销,走专业的代理路线。中国目前有30余万家各类医疗机构,任何厂家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覆盖,而专业性的推广公司可以有效地满足现阶段生产企业临床推广人力的不足,生存空间巨大。但是在整体环境不规范的情况下,这个希望的实现却遥遥无期。


  第四:不论向上游延伸,还是向下游延伸,其实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如果不能快速地完成这种变革后的快速壮大,其结果依然是逃不脱被兼并和重组的命运。“蓝海”总是相对的。与其总是在寻找“蓝海”,还不如在一片海中练好稳定航行的本领。近两年,一些中小型医药企业成功向连锁药店、医疗机构等方向延伸也许对企业的转型会有些借鉴。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