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大湄公河次区域 传统医药合作根据地

大湄公河次区域 传统医药合作根据地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牵头,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六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于2007年到2010年间,分别在中国和泰国举办了三届。


  “大湄公河民族医药发展论坛暨第四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18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的医药界业内人士、专家探讨了区域内传统医药、医疗、教育、产业等的合作发展趋势,展示了各国的民族传统诊疗技法、特色诊疗器械等,并强调要着力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传统民族医药合作机制。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说,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文化相似,经济互补。随着各国一系列合作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区域间联系与依存的不断加深,民族医药和传统医药的发展呈现出了新机遇。各国与会专家表示,今后将在技术信息、研究项目、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方面深入推动区域内传统医药、民族医药的全面交流与合作。


  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传统医药学院院长陶云龙教授认为巩固传统医药交流网络异常重要。他说,2006年,在他们学院和中国西双版纳傣医院的合作基础上建立了传统医药交流网络。该网络的建立是自愿和无偿的,且得到了政府的政策及经费支持,由优秀的医者、学校、健康研究机构和医院等组成。


  这次论坛以“交流合作、传承发展”为主题,期间除了围绕次区域药用植物及保护、次区域传统医学发展现状等进行学术交流外,还要展示各国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器械、药物和成果。会议由云南省科协、云南中医学院、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主办,会期三天,来自次区域各国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论坛。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