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PVC “有规定无检测”塑化剂标准尴尬 |
![]() |
环保专家董金狮指出,一般情况下,聚氯乙烯(PVC)制品最易释放塑化剂。在塑料包装物上会印上一个箭头的三角形标志,里面标有 1~7的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消费者要认清“3”的字样,因为该数字编号代表PVC。董金狮建议消费者,平时尽量少吃PVC塑料包装的食品,不用这类塑料包装物盛装含脂肪较高的肉类制品和含油制品,此外,不要用其包裹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以此减少塑化剂迁移进入被包食物的机会。
近日,台湾塑化剂产品风波愈演愈烈,台湾当局更发现一款名叫“柔妍胶囊”的美容类保健品被检测出毒性更强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简称DBP。不过发现广州市面暂无此产品销售。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库和淘宝等网站也没有发现该产品的踪影。聚氯乙烯(PVC)日用品都有啥?聚氯乙烯(PVC)制品用于包装主要为各种容器、薄膜及硬片。PVC容器主要生产矿泉水、饮料、化妆品瓶、药品的PTP包装,也有用于精制油的包装。
PVC膜可用于与其他聚合物一起共挤出生产成本低的层压制品,以及具有良好阻隔性的透明制品。PVC膜也可用于拉伸或热收缩包装,用于包装床垫、布匹、玩具和工业商品。此外,行李包是PVC加工制作而成的传统产品,PVC被用来制作各种仿皮革,用于行李包,运动制品,如篮球、足球和橄榄球等。还可用于制作制服和专用保护设备的皮带。服装用PVC织物一般是吸附性织物(不需涂布),如雨披、婴儿裤、仿皮夹克和各种雨靴。
塑化剂标准“有规定无检测”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广泛用于塑料制品中。据国家有关规定,与食品相关的塑料产品除了PVC(聚氯乙烯)保鲜膜,都不能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作为助剂。虽然禁止使用,但是在塑料产品的检测中,并没有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对于那些违规厂家如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无法知晓的。
据了解,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与食品相关的塑料制品更是琳琅满目,但是塑化剂并不在检测项目之中,特别是与食品相关的塑料制品,也不检测这项。
作为负责全国塑料制品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的陈家琪表示:“对于用于食品的塑料制品中,正常情况是不能使用增塑剂的,有必须使用增塑剂的,必须按照国家的标准来生产。但是对于生产后的塑料制品,不进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抽检。”一位中国疾控中心研究毒理的食品安全专家表示,目前中国明确规定婴幼儿用品不可以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他塑料产品规定是可以用的。
虽然中国大陆有很多的塑料制品用于食品,但是目前并没有对用于食品的塑料产品进行检测这一项,即使在台湾,也是在塑化剂畅行5年之后才检测出。据北京塑料工业协会苏一凡介绍,目前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必须经过FDA认证,在认证过程中必须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常规产品没有检测。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包括的种类数量很多,而且明确规定一些产品是不能含的,而且即使使用,种类也不一样,无法进行检测。据一位卫生部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只有省级以上的机构才有能力进行检测。
医学暂无检测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权威科学认定,过去几十年来男性精子数量和生育能力的下降与摄入越来越多的邻苯二甲酸酯有关。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副主任表示,塑化剂是环境激素,是存在于环境激素中的,另外一个名字是干扰内分泌的物质。而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原因很多,比如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等因素。至于塑化剂在其中有多大的危害,我们没办法定量。“现在医院还没有检测方法。”伍学焱表示。

- 相关报道
-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强化网络贩卖监管、保证"大众用械平安 (2025-04-29)
- 欠缺药品平安义务系统漫谈会在京召开 (2025-04-28)
- 《中药新药研发用临床需求清单(第二批)》宣布 (2025-04-28)
- 第十批国度集采药品价钱落地青海 62种药品均匀贬价超60% (2025-04-28)
- 江西首批男性出口九价HPV疫苗在南昌开打 (2025-04-28)
- 新版国度卫生监视抽查筹划宣布 初次明白袭击网络“医托” (2025-04-27)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度儿童医学中间科普疫苗接种症结五问 (2025-04-25)
- 七部分: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紧张停顿 (2025-04-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