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今年将开始“起航” |
![]() |
卫生部表示,食源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凡是通过食品摄入到人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统称食源性疾病。引起人体的疾病甚至不良影响的因素相当多。
食品添加剂本身并不是一个造成人体健康危害、导致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真正的病源是一些违法添加物,真正食源性疾病的有害物质是化学性的、微生物性的、动植物性的。
从卫生部获悉,今年我国将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启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交换平台,并加紧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卫生部正在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具体包括:一是进一步完善食物中毒的报告系统;二是在300多家医院建立了异常状况监测系统,在临床上发现异常情况,研究是否可能和食品有关,如果和食品有关,可能要尽早进入调查和原因分析,起到及时发现、早控制的作用。
对于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将在全国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点,通过回顾性地了解发病情况,最后来估算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国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从监测的情况来看,包括美国、欧盟和全球性疾病的突发事件,往往都是由于微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像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球菌导致的肉毒中毒等等。随着近年来检验技术的发展,一是这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改变等,使这些生物品种有一些改变,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原菌。由于检验技术发展,也使卫生部门确定了一些原来认为不致病的病菌而现在成为致病的,这就是新发致病菌。

- 相关报道
-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科学》子刊:科学家揭示帕金森病中不同的发病轨迹,或为定义亚型和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2025-07-07)
- 《细胞》破解常见痴呆的治疗难题!“老药新用”有望恢复大脑功能 (2025-07-07)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4篇Cell论文:高度血管化的肺/肠道类器官;修复血管性痴呆;自身免疫病新疗法;同义突变调控性状 (2025-07-07)
- 内蒙古安迪科同位素诊疗药物生产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2025-07-06)
- 同济大学《Nature》子刊发文:揭示糖酵解重编程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协同抗癌机制 (2025-07-06)
- Mol Cell 封面论文:王晓东院士团队揭示程序性坏死引发炎症的新机制 (2025-07-06)
- 登上《柳叶刀》:华中科技大学梅恒团队利用in vivo CAR-T成功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2025-07-06)
- EIZO艺卓正式推出数字病理专业系列显示器 (2025-07-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