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教您认清假劣药常用“面具” 学会识别真假

教您认清假劣药常用“面具” 学会识别真假

  如何识别假劣药?一是购买药品一定要到证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齐全的经营单位去购买。 二要对药品进行外观判断。对于国产药品,外包装盒上未注明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的,为“三无”药品;进口药品外包装盒上未注明中文药品名称、主要成份和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或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无中文使用说明书的,为非法进口药品。


  此外,应注意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还要察看药品的外观性状是否发生改变。药品若出现以下情况,不宜使用,片剂:潮解、花斑、裂片、发霉等;胶囊剂:漏粉、漏油、粘连、变形、有臭味等;针剂:明显变色、浑浊、沉淀;粉针剂:粘湿、结块、潮解溶化成糊状;丸剂:发霉、硬结;酊水剂:浑浊、分层、沉淀、变色、异味等。同时,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是否有该企业和该品种的注册信息,然后搜索该企业网站。一般情况下,该企业网站均载有产品品种、产品包装样式、企业联系电话等信息。消费者可直接向企业咨询产品的有关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有相当一部分假冒药品可被查证。


  假劣药常常会用到的“面具”


  低温保存,明知故犯:这类劣药普遍存在于基层农村医疗机构,如常用药品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这类药品如果存放于常温之中,将不能达到应有的药物疗效。这种现象有其客观原因,农村医疗机构的经济条件确实有限,但是,相关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应当了解该药品应当低温保存,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存在侥幸心理。在购买此类药品时,消费者要注意看药品的储藏条件。


  冒充药品,鱼目混珠:一些保健食品的供应商或代理商通过媒体或散发广告的形式,直接将保健食品宣传为药品,宣传其疗效和治愈率,使得广大患者信以为真,服下后延误病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医药招商表示对于这种情况,消费者可认清批准文号,保健食品一般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号,而药品均为国药准字**。


  药材虫蛀,视而不见:有一部分中药饮片、中药材经常存放常温中,会发生虫蛀现象,如:莲子、莪术等。当执法人员发现并指出这类药材已经严重虫蛀时,行政相对人的回答往往是:“没有发现”。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假劣药中药材时,必须注意药材上是否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小洞或有白色的虫卵。如果有,该类药品已经变质,切勿购买。


  挖空批号,强词夺理:提醒一些药品销售人员将药品的生产批号以利器挖空,执法人员问及理由时,其经常回答,这是新品种,厂家按地域在生产批号上作了标记,我是在其他地域购进来的,这种解释显然反法国家有关药品的法律法规。消费者不要购买生产批号被挖空的药品,若消费者发现此类药品应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举报。运用自己的细心来找出代理商投机取巧的狐狸尾巴,从而让自己购买到安全健康的药品,从而让其药品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机体,远离假药的危害。


  过期仍售,投机取巧:执法人员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经常在药品货架上发现一些超过药品有效期的劣药,问其理由时,行政相对人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早就不使用了”。既然已经不使用了,为何还堂而皇之摆放在药品货架上?这里要提醒消费者购药时要认真看清包装上标的有效期限。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