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将完全市场化阶段 解码是提升产品力 |
![]() |
随着中国制药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人均医疗投入已超过GDP的5%,根据国际经验,随着政府医疗投入的不断增加,未来政府势必会因不堪重负而开始逐渐缩减支出,那时,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将会来临。
而另一方面,中国低成本制造优势和庞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跨国药企纷纷在华落地,中国企业即将走进完全市场化阶段。在真正市场化竞争即将来临的时候,强公司们的生产力水平又如何与高度集约化的业态匹配?解码是提升产品力。
最近,制药工业因环保问题引起关注。就在2011年一季度中国原料药进出口同比增长31.31%的飘红数字背后,企业有识之士却陷入沉思。原因很简单:与国内企业谋求大规模的发展理念相比,国外制药行业早已将低碳理念融入药品生命周期管理。可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低的原料药制造经过进口企业的制剂加工,利润却落入他人口袋,这是中国企业不愿看到但必须正视的现实。
某老牌制药企业新药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华说:“这只是中国制药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的前二十位销售总额还比不上世界排名第十位企业的销售额。”张华表示,我国高耗能的企业比重大,而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的制剂产品少,加强产品的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中国低端制药工业至今未真正赢得市场的尊重。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面前,很多企业忽视了产品力的提升,而更多以单项规模取胜,但如此赢得的市场是非常脆弱的。更深层次地讲,目前各国研发投入在增加而新药发现的数量在下降,同时还伴随专利药的到期,令不少跨国企业纷纷进军仿制药领域。而很多国内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全球化威胁的不可逆转。
实际上,中国优势制药工业已开始把目光聚焦到产品上来。今年2月上海医药与在港上市的复旦张江实施战略合作,走出合作化开发路子。4月,上海医药又与69家跨国药企牵手在高端药品、高值耗材与疫苗进行合作,有人把这些动作解读为“中国制药工业在产品力提升方面正在觉醒”。
是否觉醒尚待观察,但从国外经验来看,无论竞争何等激烈,企业都需要深刻地理解市场对产品最本质的价值诉求。一直专注产品力研究开发的郭振荣认为:“研发成本的增加,迫使一些制药企业把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在某个细分的专业领域。日本企业就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的,中国制药企业可以借鉴。雄厚的研发资金不是谁都有的,尤其是对于目前中国的制药企业来说,要善于借力,比如当新药研发进入动物实验或临床前,可以找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合作,虽然专利会被共享,但能大大减轻资金压力和风险负担。”
而即便是追求仿制速度的梯瓦,对于提升产品力也是情有独钟。经过多年的发展,梯瓦已建立15个全球仿制药研发中心,其研发内容包括原料药开发、制剂工艺探索、生物等效性研究等每个仿制药科研所需的环节。在坚持产品突破的同时,并没忽视对产品品质的提升。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