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导致病人被活着 究竟救不救 |
![]() |
北京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旭岩直言:ICU的出现,导致了“短时间不可能生存”变成了“长时间不能死去”,导致了病人“被活着”。以前,人类的死亡是“高代价、无成本、自然决定的”;后来有一定治疗手段后,死亡是“高代价、低成本、自然与人共同决定”;而现在,人类用“高代价、高成本”去追求长期存活。
长住ICU,救还是不救?救,违反自然规律;不救,违反社会伦理。医生呼吁健全相关法规。医学要救死扶伤,在“ICU(重症监护)时代”,一些已经是无效治疗的患者(如脑死亡),通过ICU可延续着生命。救,违反自然规律;不救,违反社会伦理。两难面前,医学该如何处理?这两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南方急危重症论坛上,这一人文论争受到人们关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生理机能的了解逐渐完善,提高了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许多重症患者在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而逐渐走向康复。现代医院都有重症监护室(ICU)。ICU能救人,但同时也给现代医学带来一个难题:一些无效治疗的患者,仅靠重症监护延续生命,救治是违背自然规律,不救治有悖社会伦理,该如何处置?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曾红科介绍,重症患者进入ICU救治,一般是3-5天,重症消失后就选择离开;但有些患者,比如脑死亡、或者器官衰竭,医学上已宣布是无效治疗了,还通过高投入、依靠器官代替与技术支持而延续生命,这种现象现在不少,“曾有病人在ICU一住十多年”!陈旭岩说,已经是无效治疗,仍在ICU里延续生命,不仅浪费ICU资源,也违背了自然生死规律,使人无法寿终正寝,“这是对患者的不尊重”。
“ICU时代”医生面临两难选择 呼吁健全相关法规
对于已是无效治疗的患者,是选择继续治疗,还是选择放弃治疗?一般来说,主要由患者、家属与医生共同决定。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唐柚青教授说,选择继续治疗,主要是患者及家属的传统道德要求,而医生则是出于同情心与人道的态度。目前,国内医生倡导放弃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永久性不可逆昏迷者(“植物人”)、绝症晚期患者等。如何解决这一医学难题?唐柚青认为,一方面要健全政策法规,诸如《脑死亡法》、《植物人条例》等要出台,引导人们处事的方式。同时社会舆论和文化教育方面,要营造一种理性看待生死、理性看待放弃治疗的氛围。

- 相关报道
-
- 6家立异型药企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报:分解中凸显焦点竞争力 (2025-07-18)
- 河北对于规范泌尿体系透析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17)
- 海南深入慎密型医疗结合体医保基金付出方式改造 (2025-07-17)
- 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合适范畴与体重治理尺度 (2025-07-16)
- 对于颁布2025年度持续医学教育推行名目的关照 (2025-07-1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同意注册225个医疗东西产物的布告 (2025-07-16)
- 重生儿参保都有哪些福利?国度医保局解答 (2025-07-16)
- 2024年全国“医保账单”出炉 这几个症结数据均增长! (2025-07-15)
- 新增商保立异药目次 2025年医保目次调整正式启动 (2025-07-14)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扩围结果落地宁夏 (2025-07-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