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显拐点步入下行通道 |
![]() |
种种迹象表明,近3年来价格持续高涨的中药材价格或将显现拐点而步入下行通道,阶段性高位可能已过。因价格一路猛涨而备受关注的党参,在发改委的一纸告诫书下价格开始回落。7月18日,发改委发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查获囤积党参的经营者依法公开告诫责令限期限价限对象销售》的告诫书,责令54家囤积商限时限价清仓。规定一出显效迅速,据中药材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党参价格比上月降低11%。
事实上,据中药企业人士透露,除了党参,“这段时间川芎、泽泻、芦根、当归、白术等比前段时间均有小幅下滑,但幅度不是很大。如党参从前段时间的110元(每公斤)下滑到目前的80元左右;白术从前段时间的40多元下滑到现在的30多元。”
这一现实也影响了某些企业人士的信心,“真不敢奢望拐点到来。一则中药行业的规模在持续拓展,中药材需求在扩大,食品行业也用到不少药材;二则药材资源总体是不足的,野生资源更是急剧减少,而种植业短期内还不具备迅速扩大规模的条件。扩大后种出来的也多不是好的药材,而且种植的成本也在升高。”某大型中药企业负责人士私下透露。在他看来,短暂的价格下降只是迫于政策调整的压力。
在中药材整体价格趋降的预期之下,上游企业观望氛围浓厚。“对企业的采购还是有影响的,比如以前计划买1吨的,现在是200公斤一买,”刘逊表示。事实上,不少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扰,对于上游企业而言,“如果大量购进,价格一旦下跌,必然有存货损失。而只要有这种观望苗头,就可能催生连锁反应,即大家都不敢大量进货,价格则可能跌得更多。”由于观望比较明显,导致市场交易情况不乐观。
而在整个中药企业被价格“折磨”的背后,有观点认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失衡是药材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原因,而医改需求释放、种植萎缩、自然灾疫、游资炒作等都是造成药材价格震荡的直观因素。事实上,近年某些中药材期货品种和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的上市、电子商务平台的逐渐完善等,预示着国内中药材信息体系建设开始有所突破,产销衔接不畅的现状有望得到改观。

- 相关报道
-
- 国度疾控局对于印发沾染病疫情预警治理方法(试行)的关照 (2025-08-12)
- 辽宁规范3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和医保付出政策 (2025-08-12)
- 对于匆匆进贸易安康保险高质量倒退助力生物医药家当立异的多少步伐 (2025-08-12)
- 医保服务更便捷!医疗保证畛域首项国度尺度宣布 (2025-08-11)
- 青海省全省上线“医保钱包”功效,医保服务继续降级 (2025-08-11)
- 辽宁:药品弥补申请技术审评光阴将紧缩至60个任务日 (2025-08-08)
- 第十一批国度药品集采报量有看点 (2025-08-08)
- 上海推出18条新步伐 进一步激起贸易安康保险市场倒退后劲 (2025-08-07)
- 55种药品拟归入集采范畴 国度医保局提示企业感性报价 (2025-08-06)
- 多部分结合宣布安康情况匆匆进行为施行方案 (2025-08-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