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房拉开整合大幕 药店招牌集体“变脸”

药房拉开整合大幕 药店招牌集体“变脸”

  采访人员昨天获悉,川渝地区药房门店数量最多的桐君阁已经拉开了整合大幕,旗下的四块药店招牌将集体“变脸”,并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直营药房1000家、加盟药房10000家。 今年早前发布的中国药店百强排行榜显示,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以年销售额33.6亿元的金额高居药店百强榜亚军,仅次于深圳的海王星辰。而在门店数量上,这一数字更为惊人,其直营门店有1062家,而加盟门店则多达6444家,加起来7506家门店为全国之最。

   
  据悉,作为我市知名药企太极集团的左膀右臂,桐君阁庞大的门店体系,其实包括了太极集团下属的四块药房招牌,除老字号“桐君阁大药房”外,还有“天诚大药房”、“太极大药房”、“沙坪大药房”。其中,最知名的“桐君阁大药房”有5000余家,“天诚大药房”、“太极大药房”则分别有1000余家,数量最少的“沙坪大药房”也有10来家。

   
  “今年这‘四兄弟’将全部进行整合变脸,今后,重庆市内将主打桐君阁这一百年老字号,而市外的药房,则将全部更名为太极大药房。”昨天,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勇告诉采访人员。他介绍,今年年底前,位于绵阳的1100家“天诚大药房”就会全部更名为“太极大药房”。据称,每个门店仅更换招牌一项平均就要花去约3000元,这样算下来1100家门店更名要掏出300多万元,此外还要陆续更换名片、公函、标签等,总费用目前尚未估算。


  据了解,桐君阁的整合举措,与商务部积极推动零售药店业整合的做法不谋而合,商务部鼓励通过市场机制,让有规模、实力的大企业发挥整合作用,促进现代物流建设和药店连锁经营。重庆医药行业协会市场部主任郭绪忠介绍,“十二五”期间,药品零售行业连锁百强的市场份额要达到60%以上,而现在只有39%。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药店终端市场总规模达1761亿元,增长率为15%,相对之前,增速放缓非常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零售药店业呈现出两种趋势:大公司全国扩张或区域扩张,中小连锁药店区域结盟。

   
  事实上,在桐君阁整合之前,重庆民营医药界已经开始了一场自救运动。此前,由30家民营药房组建的重庆恩康医药公司已正式亮相,其号称是继重庆医药、桐君阁之后的第三大医药巨头,旗下的药房多达4600余家,一年的采购量可达65亿元。紧随其后,由重庆50个民营医药公司老板抱团组成的重庆重药医药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同样奔着集中采购向上游药厂争夺话语权而去。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