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专利“换主人” 中药大肆返“中”

中药专利“换主人” 中药大肆返“中”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药品,但其知识产权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权却被卖给了瑞士诺华公司”的帖子引起热议。近年来,外资药企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或利用研发优势直接注册中成药专利和商标,然后再将“洋中药”返销中国市场,已成多款中成药的“国际惯例”,我国中成药贸易自2008年就开始持续出现逆差。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我国国粹的中医药,亟须增强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意识,才有望巩固国内市场并成功走向世界。


  采访人员在北京市场做调研时发现,不少顾客面对药品保健品专柜中的各类包装不同、价格各异的中药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买哪种药好,这时售货员从柜台中取出价格较昂贵的“洋中药”对顾客说,这个是进口的,疗效可比本地生产的“纯中药”好多了。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中成药进出口达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8.05%;进口2.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1%。中成药贸易自2008年开始持续出现出口逆差,2010年逆差额增势加大。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进口量要远大于出口量,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中医院临床应用中医药的比例在明显减少,中医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由此出现了中医事业萎缩和人才匮乏的现状,中医医院和中医人员被严重“西化”,中医拒绝用传统方式给病人诊治,中医特色优势也由此淡化。作为“国粹”,中国理应在中药领域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但近年来,中国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始终未见明显增长,一直停留在1700项左右。有数据显示,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高达1万多项。据媒体报道,我国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

   
  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瓶颈。有业内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而且不少中药作为保密的秘方存在,尽管疗效显著,但药理却难以验证。由于每种药都需要大量的临床药理试验,这将推高中药的研发成本,使企业不得不用高价将“自种的果实”让外人“摘走”。


  申请专利遭遇标准化难题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无力,目前的传统中药正在受到返销中国的洋中药的巨大冲击。“好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都在中国,‘洋中药’大举入侵是不正常的现象,守住防线已经刻不容缓。”北京房山中医医院院长徐希胜认为,如果“土中药”不尽快想办法抵御“洋中药”的冲击,中国在中药市场上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