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的未来谁能“掌控” |
![]() |
他们是我国药学界的权威,在中国药学大会上,他们的报告代表了当前我国药学界面临的现实问题,他们的观点值得全国药学工作者思考。针对目前药物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而研发产出比日渐降低的现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陈凯先指出,近年来,国际创新药物研究发展迅猛,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后续功能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寻找药物研究的线索,如何针对疾病的复杂机理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仍然是当前新药研究领域面临的诸多挑战。
而另一方面,受制于通量、精度和费用,人类正面临着历史上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挑战,即为非传染性慢病(NCD)寻找有效治疗药物。陈凯先认为,多基因、多靶点通路疾病,如肿瘤等;影响多种组织或细胞类型的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紊乱等;抗病毒感染,如艾滋病、肝炎等,这些慢病涉及多基因、多靶点通路和网络调控,或是存在病毒与人体基因组/蛋白质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靶向单通路、单靶点的药物设计理念已难以达到干预疾病复杂信号网络的目的。
“多向药理学”与“网络生物学”等新理论、新办法与新技术,有可能为疾病网络通路上的低丰度、瞬时、弱亲和力的节点靶标的富集与同步化研究及其功能确证提供思路和途径。虽然目前的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已可以比较成功地发现活性及先导化合物,但其成药性问题往往是导致药物研发后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因药代动力学性质不良及毒性引起药物后期失败的比例高达60%,而且这一比例在逐年提高。
陈凯先还提出“早期评价、早期淘汰”应成为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今后药物创新应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结合,提高新靶点发现的效率,由基于单一靶标的药物发现向基于网络调控的药物发现转变,并且主张成药性的早期评价。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礼和指出,当前世界医药事业面临的挑战有:增长的人口对医药事业造成压力,尤其是老年人口增长带来医疗保障压力;医疗费用增长带来压力;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带来压力。针对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技术含量不高的现状,张礼和提出我国医药产业应走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即天然药物研发、中药现代化应走出自己的道路,同时,我国医药产业要逐步适应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过程的发展要求,重视合理用药和人人享有医保。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教授陈志南介绍,我国生物产业产值总体已经逼近GDP的5%,被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有望进一步成为国家支柱产业。2010年,世界药物市场总值8800亿美元,增长7.9%,其中生物技术药物2010年达到1400亿美元,增长7.7%,同时,2010年非专利仿制药实现1200亿美元销售额,增长高达33.3%。反观国内,陈志南指出国内将生化生物制品合并统计,2010年1-11月产值为1052.45亿元人民币,增长15.6%,尽管增速喜人,仍与国际上差距较大。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