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创新形式的“动作” |
![]() |
“2011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在天津召开。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将坚持把生物科技作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大力提升生物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把生物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7个重点产业中,已初步明确了24个重点发展方向,如果进一步细分,仅仅生物医药一项将包括现代生物医药、化学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疫苗和诊断试剂,先进医疗设备与器材等分支。
政府高层频繁发出利好信号,以及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高端关注,加上新医改的深入展开,不难预见,“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加速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过去五年中,虽然我国生物产业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仍然以粗放的产能扩张式为主,不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且技术创新能力差、科研转化能力弱。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处邱宏伟处长介绍,虽然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迅速并初具规模,但全国每年取得的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为百分之二十,实现产业化不到百分之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百分之十,而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是不足百分之八。据科技部、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全国生物技术从业人员共约18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点五。
产业规模与研发环节的区域性背离也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化能力较弱的集中体现。北京、上海等研发实力强的地区,其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却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其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不高。截止2010年,北京研究机构的生物医药R&D人员资源储备最为丰富,其次为上海。“十二五”期间,为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变,生物医药产业必须以制度创新带动研发创新,以研发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十二五”规划起草小组组长王昌林认为,未来五年,生物医药的发展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这样描绘“十二五”生物医药的总体目标:“新药更多、大药更大、平台国际化、突破关键技术、培育大型企业。”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 Metabol:神经元中的“能量储备站”——甘油三酯或在大脑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07-08)
- 主论坛嘉宾日程公布!梁琼麟/孙伟 /严俊等嘉宾出席,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8月29-30日即将开幕! (2025-07-08)
- Cell重磅:华人团队首次从iPSC构建出高度血管化的肺和肠道类器官,一作已回国加入中科院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3D打印可灌注血管化皮肤模型亮眼登场!自带"营养通道",模拟伤口愈合超给力,药物测试更靠谱 (2025-07-08)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黑龙江省集中带量推销药品进下层医疗机构、进平易近营医疗机构、进批发药店任务施行方案 (2025-07-08)
- 海南省印发《三医真实天下数据使用治理暂行方法》 (2025-07-08)
- 《自然·医学》:运动是改善疾病的“通解”!临床试验证实,对于身患两种及以上共病的成年人而言,运动有益,可提高生活质量 (2025-07-08)
- 国内“三甲”医院纷纷布局细胞治疗,脐带血免疫细胞治疗迎来新机遇 (2025-07-07)
- 告别乙肝,全球首个针对慢性乙肝的细胞治疗产品SCG101V获批临床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