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材价格令人“头疼” 价高在何处

中药材价格令人“头疼” 价高在何处

  中药材价格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掉头向下并一路下滑,其下跌趋势已成定局。而对于下游制药企业而言,成本压力虽略有缓解,但由于涉及品种繁多和市场管控,终端药价尚未出现大范围下降局面。采访人员随机采访了近30位消费者,其中23位消费者对降价“没感觉”,只有四五位市民表示部分中药材确实降价了。但采访人员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大部分中草药批发价格与年初相比明显下降。据某药厂工作人员介绍,与年初的进药价格相比,现在麦冬从每公斤100元左右降到65元,山药从每公斤22元降到11元,而目前这些药材制成的中成药零售价还并未下调。

   
  “都说涨价容易落价难。”家住河西区的市民刘老先生感叹道,“就说这党参吧,去年下半年才卖4块多钱一两,现在都卖10块了。现在大伙儿都说在落价,可看价格真没降多少。太子参今年上半年卖39块一两,现在卖38块一两。”河西区大沽南路某药店工作人员于先生则透露:“目前药店各种中药材价格参考天津市物价局提供的零售价已进行了‘上涨下跌’,但新价格要等我们消化完存货再进新货时体现。从我们目前的存货来看,最快也要半年后。况且,为维系消费者也不宜在短期内对药价频繁地进行大幅度调整。”

   
  中药材天地网2011年10月市场价格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本月综合200指数收于2264.67点,环比上月大跌5.286%,且指数下行趋势不变,短期内趋势难以反转。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海彬表示,综合200指数3个月时间暴跌了629点,跌幅高达21.7%,其中川芎、桔梗、川麦冬、黄芪、白术、茯苓等常用大宗品种跌幅甚至接近100%。“更为严重的是,从我们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人气指标综合分析,不排除综指200有下跌到2000点以下的可能。”

   
  虽然价格指数不断走低,但是终端市场的反应却非常“迟钝”。“原料采购一般都是批量采购,一批原料没有消化完,生产成本就会跟着这一批原料价格运行。所以,周期应该以一种药材原料的生产周期来估计比较可靠,大概在1年左右。”贾海彬说。


  据贾海彬透露,中药材从原产地到终端,一般会经历8-20个环节,如果加上热点品种的炒作行为,中间环节会更多,除了层层加价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质量失控。从产地价格到最后终端零售价幅度的变化,则主要是体现在炒高的价格上,比如,川芎2010年3月时价格不到20元/公斤,但9月已涨为32元/公斤,这12元差价基本都属于中间囤积炒作形成,类似情况还很普遍。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