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价虚高上台面 背后的风向标引关注

药价虚高上台面 背后的风向标引关注

  央视连续曝光医药行业潜规则致药价虚高,让业界人士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高层决心推动利益格局调整以降低财政支出的负担的指导思想已经非常明确。目前医改尚未触及根本的利益链条,央视的报道把这些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的问题放到了台面上,背后的风向标意义值得关注。”11月22日,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剑秋对采访人员表示。而另一位医药界的人士告诉采访人员,在他看来,改变高药价的现状,在于现行体制的改变。而整顿中间环节,清理流通秩序将首当其冲,这也会对医药流通领域带来重大改变。


  据销售代理公司负责人称,他们以每支4元价格,将克林霉素磷酸酯卖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中间差价7元。这个中间差价就是“返费”。“不得不承认20扣(即如果药品价格10元,就以20%的价格,即2元卖给总包,总包以10元的价格到市场上再卖给一级分销商的销售方式),甚至更低的出厂价在业内普遍存在,即使自主推广的新药品种其销售费用中潜规则利益亦是大头。”葛剑秋表示,报道揭示的内容在业内是众所周知的潜规则,而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新医改政策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朱恒鹏研究员也指出,实行药品招投标政策的初衷也是为了遏制药价虚高,结果却被某些利益团体钻了空子,利用政策,在中标价的制定、药品的批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遵循潜规则,相互勾结,形成了隐秘的利益链条,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

   
  国联证券日前发布的医药行业研报认为,药价虚高的根源,固然是流通环节过长,但相关的监管采购部门同样是获利者。而以药养医的陈旧体制,更是直接“迫使”医院和医生从药品中渔利。近期央视对于新医改的关注度提升,可能意味着政策面可能有所变化。目前的药品销售中,企业发货给代理商,代理商再发货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负责将货发往医院,医院则付款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再跟代理商结算,最后才是代理商付款给企业。如果实行两票制,药厂一张出库单,医院一张入库单,除此以外,流通环节任何其他票据统统不认,这样一搞,中间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这也意味着,过去药品价格出厂后经过多个中间商层层加价的现象将被彻底改变。随之带来的是一大批依附在灰色模式下的商业公司被淘汰掉。与此相印证的是,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也在接受央视“高药价”访谈时表示,流通环节应该大幅度减少,流通费用应该大幅度降低,这种流通环节的潜规则应该得到有效的遏制。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