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我国人参急需药食同源质量标准

我国人参急需药食同源质量标准

  “中国人参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没有行业标准,实行放开经营,造成盲目发展、产量剧增,供大于求的矛盾终于爆发,价格一落千丈。因此无论是从行业健康发展还是从维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家都应加强对人参食用的技术攻关,制定人参进入食品的国家级质量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确保人参食用的安全。”在2011年人参产销的“黄金季节”渐进尾声之际,多年从事人参种植、栽培和产业化研究的吉林农林大学中药材学院教授张连学呼吁。

 

  据了解,此前,中国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企业呈典型的小而散局面,缺乏有较强资金实力、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进行人参食用精深加工企业。在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只是韩国和日本等外资参企的低廉、优质原材料供应基地,没有定价权,人参价格一直不稳定,还出现过“人参当成萝卜卖”的往事。

 

  经常去韩国进行考察的张连学认为,在支持人参产业发展方面,韩国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其中就包括质量控制方面的做法。比如韩国正官庄吸收整个韩国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人参,正官庄就跟老百姓签合同,有人负责人参食用的质量把关,质量达到就收,这样就很容易联合。所以,如果我国能出现这样的大企业、大品牌,相信目前整个市场的无序状态都会好起来。

 

  在我国最大的人参产地吉林省,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人参种植面积达到5万公顷,产量为约7700吨,而国内大量采购人参的企业主要有紫鑫药业、康美药业、修正药业、吉林敖东、同仁堂等。每年,国内涉参企业和中医药企业消耗约为3000吨,约占百分之四十;有行业人士指出,这部分最终大多还是流向了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一些人参产业发达的国家。

 

  据介绍,随着人参进入食品领域,“人参食用不上火”以及“人参脱残”、“人参生物发酵”成为关键技术,也是未来所有企业进入这个产业时不可逾越的技术门槛。“必须尽快制定国家人参药食同源的质量和技术规范标准。政府、企业加大力度,共同普及人参消费文化,改变‘韩国人拿人参当饭吃,中国人拿人参当药吃’的旧有认知。”郭春生说,借鉴韩国经验,我国可以在不引起市场价格较大波动和企业自用前提下,适度放宽骨干企业收购人参的比例限制,鼓励行业内兼并重组。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