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小药店或被品牌连锁药店“吞掉”

小药店或被品牌连锁药店“吞掉”

  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合肥市城区零售药店已达1011家,药品零售连锁业已形成了网点初具规模、管理比较规范、经营较为有序的格局。但采访人员调查发现,与先进地区城市相比,省城药品零售市场还存在数量偏多、规模较小、分布不合理、连锁率低等问题。


  据了解,合肥市近日将出台相关整顿政策,省城零售药业面临“大洗牌”。据了解,目前合肥市的1011家零售药店中,有17家连锁企业所属门店共299家。其余大多是些小型单体药店,且大多在老城区经营,虽然方便了周边市民购药,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却是举步维艰。


  相反的,近年一批药品连锁经营企业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壮大。目前在合肥市场,除南京医药旗下门店外,还拥有百姓缘和丰原药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连锁药店。如2002年底在省城扎根的百姓缘大药房目前已有70多家连锁店,并还在继续扩张。除了本土药品流通药企,一些药业大鳄也开始在省城跑马圈地,去年进入合肥市场具有央企背景的国大药房就一举吃下天健国药堂旗下的11家门店。

   
  采访人员从药监部门获悉,这些药品连锁经营企业大多实力较为雄厚、管理规范,抗御风险能力较强。可以做到“统一品牌标识管理、统一药品质量管理、统一采购管理、统一配送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网络信息管理、统一服务质量管理”,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另外,省城药店布点也不合理,如在三里庵国购广场对面就扎堆开了4-5家药房,而在滨湖新区等新区,药店却很少,市民买药非常不便。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分布在区域相对饱和的少数小型单体药店,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生存,在经营上它们往往“剑走偏锋”。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对抗大型连锁药房价格优势,这些小药房多从一些小药厂进些价格低廉但质量欠佳的药品,药品零售价格却与大品牌同类药相差无几。力推利润较高的保健品替代药品,用非医保药品甚至日用品刷医保卡也是它们常用的营销手段。

   
  这些不规范的药店在内部管理上也是能省就省。面积缩减省房租,人员精简省工资,管理缺位少自律。采访人员来到一环内的一家药店,按照合肥市药品零售(含连锁门店)企业开办要求,这家店经营场所的面积应该不少于100?,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该不少于2人。可采访人员看到这家店的面积不足50?,店里也只有一名营业员,在药师不在岗的情况下,听采访人员说嗓子疼就从柜台里拿出属于处方药的阿莫西林颗粒给采访人员。

  
  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流通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如何让省城零售药业在已有的成绩上取得更大的发展,相关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安徽百姓缘大药房董事长吴斌表示,长期来看,药品零售走连锁经营之路是大势所趋,这不仅能给市民带来更规范可信的购药环境,更能促进药品零售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