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出奇制胜的天然药物

出奇制胜的天然药物

  在紫金山随机捕捉到的一只螳螂肠道内,即发现31个聚酮化合物、5类新骨架、7个新化合物,你相信吗?新药发现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通过设计、合成、活性筛选与构效关系,再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构优化与综合评价,顺利进入临床前与Ⅰ期临床试验,最终研制成人体可以使用的上市的天然药物

 

  “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探讨天然药物成分的系统学意义,不仅可能在海洋生物学某些基础研究领域获得有意思的发现,而且对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也具有指导价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魏孝义教授在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上说。目前,对于生物学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如火如荼。

 

  据悉,中山大学天然药物研究组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南海海洋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系统研究了南海几十种珊瑚、海绵等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获得了数百个新化合物,发表论文300多篇。中山大学蓝文健教授认为,海洋生物有丰富的共附生微生物,它们是活性物质的丰富来源,甚至能够产生与寄主生物具有相同结构或者相同功能的化合物。

 

  无独有偶,暨南大学的江仁望教授目前正在致力于用生态学方法从海藻中寻找药物先导物,而他使用的秘密“武器”就是海藻寄生虫--轮虫。通过轮虫吞食活性评价,来快速完成活性筛选。江仁望表示:“海洋是一个对抗性非常强的世界,海洋生物会产生更多化合物和对抗性、抑制性的物质,这也是近年来众多天然药化工作者以海洋生物为研究方向的重要原因。”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需要开拓新思路,这取决于我们是否可以在解决基础学科理论问题上有所作为。”魏孝义认为,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发展遇到了更多挑战:天然药物在新药发现上的重要性在降低;对传统药物的认可度在降低;天然药物化学的投入或产出比相对较低;获得重要发现的机会在降低。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