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遭因素制约致使出口量低 |
![]() |
“中国疫苗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行销全球的打着"中国制造"烙印的产品。”近日,美联社用大篇幅的报道对中国疫苗进驻全球市场给予了分析和预测。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政策主管将中国疫苗的“入世”前景看作国际疫苗市场游戏规则的重新洗牌。这不禁让人想起,今年3月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使中国疫苗企业拥有了和海外疫苗产业巨头同等的国际市场竞争资格。
国际上对中国疫苗的关注和认可,似乎预示着中国从疫苗生产大国到疫苗出口大国的转变正在以不可忽视的态势发生。但与此同时,在疫苗出口的道路上,刚刚蹒跚起步的中国疫苗企业还有许多障碍需要逾越。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中国目前共有疫苗生产企业36家,可以生产预防27种疾病的49种疫苗,年出口能力据估计可达到10亿剂。
在产能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疫苗生产大国。然而,中国疫苗企业集中度比较低,整体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不过,这一情况在2009年发生了变化。当时甲流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为了遏制病毒的继续蔓延,世卫组织敦促国际流感疫苗供应行动组(IVS)尽快研发出针对甲型流感的有效疫苗。
从3月通过WHO评估至今,尚未有一家中国疫苗企业的某一类疫苗产品通过WHO的预认证。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疫苗企业在向WHO提出申请之前,必须先通过今年3月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简称“新版GMP”)的认证。新版GMP要求疫苗生产企业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的生产规范,其间涉及硬件车间改造、风险控制以及安全评估等,这些对疫苗企业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需要成本和时间。
实际上,中国疫苗的出口之路并不是只有WHO这一条,杨光告称,目前国内疫苗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代理商实现疫苗出口的。“根据不同国家的法规,疫苗企业一般都需要通过当地的公司进行代理,在当地进行产品注册,主要的注册程序都比较类似,但不同国家在细节上的要求会不同,通常来说越是发达的国家注册要求越高。”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T的致癌风险超出想象:最新研究显示,过度CT检查或导致5%的癌症新增病例,尤其是儿童青少年 (2025-04-21)
- Cell子刊:陶勇医生等开发重编程外泌体,治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5-04-21)
- Nature背靠背突破:iPS细胞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元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成果 (2025-04-21)
- 两篇Cell 揭秘细胞因子与大脑的“爱恨情仇”!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不仅能指挥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还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2025-04-21)
- 医保“打包”付费助力医、保、患三方初步共赢 (2025-04-21)
- 落实新规,13省134个兼顾区完成定点批发药店“无码不结” (2025-04-21)
- 益普生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稳健业绩增长并确认全年业绩指引 (2025-04-21)
- Nature子刊:朱孝峰/邓蓉团队揭开铁死亡传播机制,带来抗癌新靶点 (2025-04-20)
-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江鹏团队揭示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提高抗病毒免疫能力 (2025-04-20)
- Cell:致命蛋白如何变身守护者?DNA双螺旋破解神经退行之锁 (2025-04-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