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医药文化建设或将迎来高潮期

中医药文化建设或将迎来高潮期

  凡符合基地标准和要求、具备成熟完善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和能力、具有中医药文化显著特色、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相关机构,均可开展基地建设。其中,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历史遗迹遗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中医药文化展馆、中药企业、中医药养生体验馆等将吸附大量资本。11月26日,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有了新的“增量”--白云山和黄神农草堂二期“岭南医药园”举行开园仪式。至此,神农草堂总面积扩展至超过25000平方米。这是《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公布后,有关企业交出的一份答卷。


  近年来,我国相当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此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规划》提出,未来5年,中医药文化建设要完成“2235”工程:建立一支拥有200名国家级、2000名省级中医药文化研究与科普专家队伍,创作300个科学严谨、内涵丰富、贴近大众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建设50个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规划》提出,通过全面实施“2235”工程,要使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到全国80%以上的行政村、85%以上的社区和80%以上的家庭。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专门机构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有望于2015年基本建成。

   
  尤其值得中药企业关注的是,《规划》特别提出,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建设要利用已有的文化设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也在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拓展思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搭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平台,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

   
  无独有偶,今年印发的《“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对申报全国中医药文化基地的基本要求包括: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作用突出,具有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历史遗迹、古迹文物(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优先考虑);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企业;具有较大规模、在展示中医药优秀文化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中医药博物馆;在医德医风、医史等方面有典型意义,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药文化专题展示场所的现代化中医院。

   
  发展文化,进而推动产业。这条路径在前些年尤其是“中医存废论”风波之后,获得中医药行业的普遍认同。有研究者指出,加强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宣传中医药文化,利用文化价值感召力产生的影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中医药、熟悉中医药、使用中医药。”该研究者如是说。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中也提出,中医药文化基地可以各类中医药资源为依托,以多种形式为载体,紧密围绕中医药文化主题和特色开展工作。凡符合基地标准和要求、具备成熟完善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和能力、具有中医药文化显著特色、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相关机构,均可以开展基地建设。例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历史遗迹遗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中医药文化展馆、中药企业(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等)、中医药养生体验馆等。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